天下不幸上海幸(2 / 3)

清政府向外商購買軍火的清單

盡管英法兩國與清朝中央政府的戰爭還沒有止息,但上海地方官卻跟在滬的洋人洋兵一拍即合,形成協防上海的新格局。英法正規軍的參與,使得上海的防衛給太平軍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不消說,當年英法軍隊的武器和戰鬥力當然高過太平軍,甚至高過擁有洋槍洋炮的忠王李秀成的部隊。但是,當年的太平軍,尤其忠王的部隊,實在是跟洋人關係太好,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跟洋人鬧翻。在他們眼裏,西方來的洋人,是跟他們信仰同一宗教的洋兄弟,此時正在跟清妖作戰,無論如何,都是同盟者。所以,進軍上海的太平軍,在遇到洋人幹涉之際,幾次猶豫不決,喪失了以優勢兵力拿下上海的時機,等到英法增兵之後,又沒有拿下上海這個可能了。

上海的西方軍隊,參與協防上海。

與此同時,整個江浙地區都被戰火波及。上海成為兵燹綠洲的這個事實,傳遍了大江南北,不僅江浙人來了,連蘇北,甚至山東的難民也來了。有錢人來了,帶來了金錢和人才,沒錢人來了,帶來了廉價的勞動力。最高峰的時候,上海人口激增到300萬。隨後由於瘟疫和饑荒,減少了將近一半,但在那個時代,在世界範圍內,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也已經是超大規模的了。

上海在迅速地膨脹,租界也在膨脹。高樓、馬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建了起來。中國的江浙人,以令人瞠目的本事,憑空造出了一個城市的奇跡。應該說,在這個奇跡中,西方人起的作用是靈魂性的。繼英國人之後,美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租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上海的地麵上。西方人把西方城市的藍圖,帶到了上海,但這個藍圖落到地上,靠的卻是中國人的金錢和中國人的智慧和勞力。一個新上海崛起了,但不幸的是,這個新上海的主宰,卻是西方人。他們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圈子,在他們本國,他們被稱為“上海人”,一群傲慢的、靠著中國人吃飯,卻根本看不起中國人的洋人。

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參與上海保衛戰的英法軍人,其實是自行其是,並沒有得到本國的授權。但是,這些英籍和法籍的“上海人”這樣擅自行動,一點都不奇怪。當年殖民地的殖民者,都是這樣幹的。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必須有這樣的專斷權才能生存。這些特別的“上海人”,也相當於殖民者。後來,即使本國政府的指令到了,要他們保持中立,不刻意介入中國的內戰,他們也不會閑著,隻是變了種形式,依舊站在清政府一邊幫忙。

美國牛仔華爾,一個個子不高、但渾身肌肉疙瘩的混子,闖蕩世界,做雇傭軍成癮,被上海富商楊坊(後來買官進入官場)雇來組織洋槍隊。這洋槍隊裏的大部分人都是跟華爾一樣的西洋遊民,但百十人的洋槍隊,居然真有作用。於是,洋槍隊在上海地方政府的參與下得以擴大,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西方人,做軍官,第二層次是菲律賓人,第三層次是華人。統統使用最新式的洋槍洋炮,用西方的編製組織,用西式戰法訓練。這個華爾,有著牛仔的雇傭道德,對雇主頗為忠心。楊坊還將女兒嫁給了他,朝廷也給了這個美國牛仔副將的官銜。如果這個牛仔能安然回國的話,就可以自稱是中國將軍了。盡管華爾宣稱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但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中國國籍這個說法,所以,美國人一直都認為他是美國人,一個值得驕傲的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