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太平天國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建構一個能讓百姓安定下來的政權模式。即使占據某個地區的太平軍將領比較靠譜,也架不住別的太平軍前來劫掠。加上後期太平軍為了擴張勢力,拚命地招人入夥,大批流寇土匪撚子進入,稱王稱霸。使得原本就成問題的太平軍,紀律更加不堪,濫殺和濫刑無以複加。他們的對手清軍雖然也不是善類,但穩定下來之後的地區,秩序顯然要優於太平軍占領區。問題是,太平軍在已經弱勢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與清軍進行國與國的對抗,連所謂的首都也不肯放棄,結果隻能是死得更快。
事實上,在內訌之後,洪秀全親自當家的不到七年光景裏,一個農民的王朝,在短短的七年,冒出來傳統王朝需要上百年才能大規模出現的弊病。所有末世王朝才有的毛病,諸如不理朝政、沉湎女色、任人唯親、濫用名器等等,洪秀全都犯了。一個還沒有打下天下的農民王朝,以跨越性的速度,走完了明清需要兩百年才能走完的路。
1861年9月,在陳玉成拚全力救援安慶未果之後,安慶彈盡糧絕,終於陷落。同時陳玉成的精銳由於此番救援之戰,損失殆盡。第二年,輕信了皖北軍閥苗沛霖的陳玉成,又被苗沛霖誘捕,太平軍的一個臂膀折了。這一年年底,由於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圍,在洪秀全的嚴令下,李秀成組織十三王的部隊在城下與圍城的湘軍曾國荃部決戰,盡管太平軍幾倍於湘軍,但決戰的結果,卻是太平軍敗了。從此,天京的陷落,已經早晚的事兒了。此後,為救天京,李秀成一次次地帶隊反撲,隻是徒然消耗兵力,使幾年積累下來的精銳盡失,而其他的太平軍,又不肯聽命前來救援,眼睜睜被湘淮軍各個擊破。到1864年7月天京陷落之前,太平軍在江南的大部分據點,已經基本都失掉了。1864年6月1日,在破城之前,洪秀全病死,此後一個月,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攻破。此前被調來主持守城的李秀成突圍後被俘。10月,洪仁玕和幼天王也被俘,先後都被殺害。雖然說,太平軍餘部陸陸續續一直到十年之後才徹底被肅清,但天京陷落之時,太平天國已經失敗了。
安慶保衛戰浮雕中的陳玉成像
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最終擊敗了自己生機勃勃的反抗者,這是個奇跡。太平天國的失敗,當然不是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合力絞殺。西方不能說一點也沒有介入,但總的說來,所謂的軍事幹預,也僅限於上海的防衛。其他的方麵,對交戰雙方影響最大的,無過於武器的單方麵禁運。至於常勝軍和常捷軍,都是清政府的雇傭兵。參與清軍方麵的外國人有一些,但進入太平軍的老外也不少。武器的禁運,在當時走私泛濫的中國,其實很難認真執行。直到太平軍與湘軍在天京城下大戰,太平軍的武器還是要優於湘軍,有不少開花大炮。真正得了西方武器便利的,隻是淮軍和左係湘軍。比較起來,淮軍可以通過製度的變革、洋操的引進,使引進的洋槍洋炮作用更大,而太平軍即使是比較開明的李秀成,也沒有這個能力。
李秀成的營帳
太平軍的失敗,實際上敗在自己身上。曆史上,從來沒有一支農民造反的隊伍,不吸納讀書人能夠成功的,天平軍當然也不例外。作為造反領袖的幾個小讀書人,固然可以拉起一支頗具規模的隊伍,建構一個新鮮的,具有吸引力的宗教,但由於始終沒有像樣的士大夫加入,這個農民的王朝,製度的建構能力、安民措施以及策略運用的能力都比較弱。雖然早早就定都,有了比較穩定的控製區,但整體上卻依舊是一個半流寇的隊伍。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給他的造反帶來了奇跡,但同樣是這個宗教,卻阻礙他進一步走向成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曆史,總是這樣給人提出問題,自己作答。
太平天國戰爭期間,蘇州城外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