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鱷魚館,又來到了另一個也像體育場似的場所。周圍也是看台,同樣是坐滿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旅遊者。但這裏是大象和雜技表演的場所,台下沒有水,而是一片運動場似的地。場中有幾個同樣穿著彩衣的男女青年。他們先把一大堆玻璃瓶之類的東西砸碎,然後有一個男孩光著膀子,躺在碎玻璃碴子上,打滾,翻筋鬥,耍出種種的花樣。最後又有一個男孩踩在他身上。在他身子下麵,碎玻璃仿佛變成了棉花或者羊毛或者鴨絨什麼的,簡直是柔軟可愛。看了這些表演,對中國人來說,這簡直是司空見慣;然而對碧眼黃發的人來說,卻是頗為值得驚奇的。於是一陣陣的掌聲就從周圍的看台上響起了。接著進場的是幾頭大象,脖子上戴著花環,背上,毋寧說是鼻子上騎著一個男孩子。先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敬。大象無法用泰國常見的方式,合十致敬,隻能把鼻子高高舉起,表達一番敬意了。大象在小孩子的指揮下,表演了許多精彩的節目,然後又繞場走起來。我原以為這隻是節目結束後例行的儀式。然而,我立刻就看到,看台上懂行的觀眾,掏出了硬幣,投向場中。不管硬幣多麼小,大象都能用鼻子一一撿起,遞到騎在鼻子上的小孩的手中。坐在前排的觀眾,掏出了紙幣,塞到大象的嘴裏--請注意,是嘴,不是鼻子--,大象叼起來,仍然遞到小孩子手中。我同園主坐在前排正中。大概男孩知道,園主正陪貴賓坐在那裏,於是就用不知什麼方法示意大象,大象搖晃著鼻子來到我們眼前。我一下子窘了起來,我口袋中既無硬幣,也無紙幣。聰明的主人立刻遞給我幾個硬幣和幾張紙幣,這就給我解了圍。我把紙幣放在大象嘴中,又把硬幣放到伸到我眼前的鼻子中,我的手碰到了大象柔軟的鼻尖上的小口。一陣又軟又滑又濕的感覺,從我的手指頭尖上直透我的全身,有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舒適清涼的ecstasy,我的全身仿佛在顫抖。
此時,我更真正是五體投地地佩服我們的園主,佩服他的幻想。一個沒有幻想的人能夠想出這樣訓練鱷魚,這樣訓練大象嗎?
我們的參觀結束了,但是我的感觸卻沒有結束,而且永遠也不會結束。楊海泉先生養的雖然是極為醜陋凶狠的鱷魚,然而他的目標卻是:
紹述文化今鑒古--
卿雲靄靄,鄒魯遺風。
作聖齊賢吾輩事,
民胞物與,人和政通。
世變滄桑俱往矣!
忠藎毋我,天下為公。
靜、安、慮、得,勤觀照,
輝煌禹甸,樂見群龍。
忠孝禮義仁為本,
發聾啟聵新民豐。
楊先生的廣闊的胸襟可見一斑了。他這一番奇跡般的偉大事業已經給寰宇的炎黃子孫增添了光彩,已經給世界文化增添了光彩,已經給炎黃文化增添了光彩,已經給泰華文化增添了光彩。對於這一點我焉能漠然淡然沒有感觸呢?海泉先生雖然已經作出了這樣的事業;但看上去他仍然是充滿了青春活力的。他那令人吃驚的幻想能力已經呈現出極大的輝煌;但是看來還大有用武之地,還是前途無量的。我相信,等我下一次再來曼穀時,還會有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跡在等候著我。這是我堅定不移的信念。
奇石館
石頭有什麼奇怪的呢?隻要是山區,遍地是石頭,磕磕絆絆,走路很不方便,讓人厭惡之不及,哪裏還有什麼美感呢?
但是,欣賞奇石,好像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的審美情趣。南南北北,且不說那些名園,即使是在最普通的花園中,都能夠找到幾塊大小不等的太湖石,甚至假山。這些石頭都能夠給花園增添情趣,增添美感,再襯托上古木、修竹、花欄、草坪、曲水、清池、台榭、畫廊等等,使整個花園成為一個審美的整體。錯綜與和諧統一,幽深與明朗並存,充分發揮出東方花園的魅力。
我現在所住的燕園,原是明清名園,多處有怪石古石。據說都是明末朱萬鍾花費了驚人的巨貲,從南方運來的。連頤和園中樂壽堂前那一塊巨大的石頭,也是朱萬鍾運來的,因為花費太大,他這個富翁因此而破了產。
這些石頭之所以受人青睞,並不是因為它大,而是因為它奇,它美。美在何處呢?據行家說,太湖石必須具備四個條件,才能算是美而奇:透、漏、秀、皺。用不著一個字一個字地來分析解釋。歸納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太湖石最忌平板。如果不忌的話,則從山上削下任何一塊石頭來,都可以充數。那還有什麼奇特,什麼詭異呢?它必須是玲瓏剔透,才能顯現奇美,而能達到這個標準,必須是在水中已經被波浪衝刷了億萬年。夫美豈易言哉!豈易言哉!
以上說的是大石頭。小石頭也有同樣的情況。中國人愛小石頭的激情,決不下於大石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南京的雨花石。雨花大名垂宇宙,由來久矣。其主要特異之處在於小石頭中能夠辨認出來的形象。我曾在某一個報刊上讀到一則關於雨花石的報道,說某一塊石頭中有一幅觀音菩薩的像,宛然如書上畫的或廟中塑的,形態畢肖,絲毫不爽。又有一塊石頭,花紋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也是形象生動,不容同任何人、神、鬼、怪混淆。這些都是鬼斧神工,本色天成,人力在這裏實在無能為力。另外一種小石頭就是有小山小石的盆景。一座隻有幾寸至多一尺來高的石頭山,再陪襯上幾棵極為矮小卻具有參天之勢的樹,望之有如泰嶽,巍峨崇峻,咫尺千裏,真的是“一覽眾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