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清韻絮語(9)(3 / 3)

我就是懷著這樣惴惴不安的心情登上了從香港到台北的飛機的。

但是,一走進飛機艙口,幾位空姐亭亭玉立,站在一旁,看我年邁,立即用手攙扶,臉上的笑容,淳樸美好,令人一看就能知道,這是出自內心的微笑。平常照相,拍攝者總會喊一句:“笑一笑!”這種微笑說到壞處,就隻能像電影《瞧,這一家子》中陳強的“微笑”。空姐的微笑與此決不相同。我們現在號召微笑服務,這當然比當年的“訓斥服務”要好上一千倍。但是,其中總免不了偽裝做作的成分,令“上帝們”感到還不如當年滿麵怒容的訓斥那樣容易接受。現在台灣空姐的微笑與此全然異趣。我想,她們會知道,從香港登機到台北去的旅客中決不會缺少大陸人士的。這微笑是否與此有關呢?想到此處,我自己也覺得好笑起來,你這不是想入非非了嗎?可能有點的。但是,在從香港到台北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中,空姐們不但殷勤提供飲料,還給每一位客人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她們行動快捷而態度從容,事情繁忙而有條不紊,其中決沒有任何假冒偽劣的成分,這是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

我終於把惴惴不安的心情打發得一幹二淨,懷著其樂融融的心情,登上了台灣的土地。

一走出機場大廳,又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在台灣的北京大學東方語專的十幾位校友,幾乎是全體都趕到機場來歡迎我們了。他們都已接近或超過古稀之年,舉著長達數丈的大紅布標,上邊寫著歡迎我的字樣。這真是大出我意料,一時感動得淚珠在眼眶裏直滾。

這使我立即想到了我們常說的“血濃於水”四個有深刻意義的字。一講到海峽兩岸的關係,很多人口頭上或文章中就自然而然流出了這四個字。今天我到了台灣,一登上台灣的土地,這四個字竟也毫不勉強完全自然地湧上了我的心頭。這就說明,隻有這四個字才有力量說明兩岸人民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情。

從那以後,在台北的十天中,我至少有兩次親耳聽到台灣朋友說出了這四個字。一次是在台灣北京大學同學會歡迎我們的宴會上,會上的氣氛十分真摯溫暖。校友們幾乎都是在建國前日寇投降後到台灣來的,年齡大都已越過了古稀。論人際關係,校友屬於“朋友”一倫,是列入三綱五常的,如今再加上一個“校”字,關係更變得非同小可。北大校友遍北京,北大校友遍中國,北大校友遍世界,北大校友也遍台灣。“北大”這兩個擲地能作金石聲的大字,有奇妙無比的凝聚力。不管是什麼地方,見到什麼人,隻要一說是北大校友,兩個人的心立即交融在一起,幹言萬語到了此時都黯然失色,無有用武之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想象出今天晚上宴會的氣氛。會長楊西崑先生已經九十二歲高齡,仍然在夫人的陪伴下親臨會場歡迎我們這幾位從大陸來的校友。會上舉杯互慶,共祝長壽。坐在我左邊的是一位看來已達到了耄耋之年的女士,儀容端莊,但步履維艱,已顯出了龍鍾的老態。至少也在五六十年前了,她在北大讀經濟係,是趙乃搏教授的門生。她就是在台灣廣有令譽的銘傳大學創辦人包德明女士。我坐在主賓位上,與楊西崑正相對,包女士在我左邊,顯然也是重要的席位。她耳朵不重聽,我的耳朵也還對付著算是耳聰,因此,我們倆談話很多。在觥籌交錯中,她忽然站了起來,顫巍巍地走到兩桌之間,站在那裏,看起來非常激動,欲語淚雙流。她用顫抖的聲音,含著眼淚,大聲說道:“我有一句話,已經在心裏憋了幾年。今天,看到大陸來的親人,忍不住非說出來不行了。常言道:血濃於水。台灣和大陸的人都是炎黃子孫,為什麼竟不能統一起來!台灣富,大陸強,合起來就是一個既富且強的大國,巋然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誰也不敢小看,誰也不敢欺負。這是中華民族絕大的好事,為什麼竟不能實現!”說到這裏,她感情激動得說不下去了,又顫巍巍地回到座位上。全體北大校友,在鼓掌之餘,看上去都為之動容,在歡愉中加上了一點淒涼,在淒涼中又摻上了一片希望。此時,我無法猜度每一位校友內心的活動,但我想,我們大家想的都會是四個大字“祖國統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