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怯場(2 / 3)

5、問題清單與解決方案

6、應對怯場的催眠暗示語腳本

(1)考試怯場

考試怯場最常見於學生身上,尤其是麵臨中考、高考的學生。一些步入職場的成年人也可能在參加職稱考試、技能考核時出現怯場現象。在自我催眠狀態下,怯場者可親身體驗即將到來的考試情境,通過自我暗示、脫敏練習等方法進行預先演練,對不合理觀念進行糾正,直到對考試情境不再緊張、怯場為止。

參考腳本:

現在,我已經完全進入徹底放鬆的自我催眠狀態了……我感覺自己像躺在雲彩上漂浮,四周環繞著柔和的光線,麵頰上有清涼的微風拂過……我露出嬰兒般的微笑,漸漸地思緒越飄越遠……

忽然,我的頭腦中出現了“考試”這個詞語,我有點緊張,是的,這是我最近倍感壓力最大的原因……的確,它很重要,影響到我的升遷和以後的發展,我應該認真對待……我能夠看到我最近的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我每天看書到深夜,全心投入,我相信,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肯定是這樣的……至於緊張,有研究證明,80%的學生在聽到考試的消息後都會很緊張,我感到緊張也很正常,一點都不奇怪……而且適度的緊張能幫助我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會讓我發揮得更好……恩,我相信自己一定會發揮得更好!

參考腳本:

好,現在就讓我提前體驗一下這次考試的冒險之旅吧……

我看到自己已經坐在了考場裏,周圍坐滿了和我同一行業的同事,兩個監考老師站在講台威嚴地環視著教室……看到監考老師,我開始心跳加速了,手心冒出細密的汗珠,握筆的右手也緊張得微微顫抖……這個時候,我對自己說,慢慢放鬆,深呼吸……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然後慢慢地吐氣,感覺我的身體漸漸地放鬆下來,手不再顫抖了,冷汗也漸漸消退……我聽到我的心髒有力但是有節奏地跳動著,仿佛在不斷重複說,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

監考老師開始發試卷了,我接過試卷,首先環視教室,周圍同事都是一副從容不迫、沉著冷靜的神情,現在,我要向他們學習,更從容地麵對考試……恩,我一定能做到,我現在已經可以很冷靜地展開試卷瀏覽題目了……我感到我的思維異常活躍,記憶清晰,所有複習過的知識都在我腦海中有條理地一一呈現,這讓我信心倍增……

好,現在我開始答題了,我忘記了對考試的恐懼、對考試結果的焦慮,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試題上……我看到我做的很順利,既自信又冷靜……終於,交卷的鈴聲響了,我麵帶微笑,將試卷交與監考老師,走出考場,我的心情非常輕鬆,對考試結果充滿信心……這種感覺非常好,讓我再重新體驗一遍……首先,我從容鎮定地參加了考試,考試結束後,我對考試結果充滿信心,沒有焦慮,沒有恐懼,我感覺很輕鬆……

現在,我仿佛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沒有那樣緊張了……不久之後,當我走進考試的時候,我會重新回憶起現在的感覺,我從容又自信,頭腦清晰,精力充沛,是的,我一定會在考試中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順利通過考試……一定是這樣的……

(2)演講怯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做過一項有趣的調查,題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麼?”調查結果讓大家大吃一驚: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當眾演講”。人們害怕公開演講甚至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甚至如亞伯拉罕·林肯、馬克·吐溫等名人也不能幸免。

美國演講學家查爾斯·格魯提出,人們之所以會產生窘迫不安的怯場心理,是擔心自己理性的、社會的、性別的、職業的那部分自我形象在公眾演講、演出時遭到破壞。他將這一理論稱之為“自我形象威脅論”。通俗地講,其實就是人們擔心在台上會出醜或丟臉。

在自我催眠狀態下調整人們對自我形象的認知,也可有效預防怯場。

參考腳本:

越過意識的邊界,我已經進入到了潛意識開放的自我催眠狀態,我的心情既輕鬆又愉快,內心一片寧靜……

在這久違的愉快中,我要重新認識最近生活中的煩惱和壓力,看看是不是真的那樣沉重和擾人……

公開演講對我來說確實是一項挑戰,我感到緊張焦慮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世界第一流的演講家在上台前還會緊張呢,瑪麗蓮·夢露都有過怯場的經曆,更何況我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緊張,我怕失敗,怕丟臉,更怕別人在背後議論我窘迫的表現。說到這,網上不是流行一句話麼?“別活的那麼累,你沒那麼多觀眾”。是這樣的,除了我自己,沒有誰會這樣關注我,我隻要放輕鬆就可以了……

哪怕我出了一點小差錯,對觀眾來說也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因此,我根本不必太在意……

反過來想,能勇敢地站在演講台上,我就應該給自己鼓掌了。別人會佩服我的勇氣,就算失敗了,也沒什麼好丟臉的,至少我努力嚐試過……

我看到我自信地站在演講台上,口齒流利,情感充沛……

我看到我的父母、摯友都在台下微笑為我鼓掌,以我為榮,沒有人笑話我……

我看到我正一點一點克服站在台上的緊張感,肢體動作更加協調,神情自如……

我開始享受站在台上的感覺,甚至期待這次演講的到來,我將它視作一次展示,一次挑戰,無論成敗,我都為自己驕傲……

(3)表演怯場

上一主題中提到的“自我形象威脅論”同樣是導致表演怯場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以往在台上的失敗經驗會影響之後的發揮,使人對舞台充滿恐懼。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還認為,幼年的痛苦失敗經驗經常會被壓抑到潛意識中,影響成年後的表現。而這些不愉快的經驗隻有深入潛意識狀態才能得以修正。因此借鑒精神分析療法,在自我催眠狀態下發現、領悟和克服隱藏的心理症結,可以引導自己學會麵對現實,以更成熟、有效地方式應對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