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壓力1(1 / 3)

1、簡述壓力

壓力——

●任何令個體感到緊張的剌激都可稱之為壓力,它包括生理反應以及認知、情緒、行為等心理反應。

●壓力具有兩麵性。適度壓力使人愉悅並能有效地幫助人們的生活,給人以成功感和振奮感,並有助於開發人類的潛能。過度的壓力使人感到無助、灰心、失望,還可能引起身體和心理上的種種傷害。

專欄49:職業壓力

美國聯邦政府職業安全與健康機構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超過半數的勞動力將職業壓力看做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壓力以及其所導致的缺勤、體力衰竭、精神健康問題每年耗費美國企業界3000多億美元。

在英國,同樣的原因,每年人們會浪費掉100多萬個有效工作日,這個數字比1991年由於罷工所浪費的工作日還要多。

2006年底,《財富》中文版對3698位管理者所做的調查顯示,73.4%的經理人感覺壓力比較大或極大,47.8%的人因為壓力產生消極情緒,47%的人出現睡眠問題,25.5%的人出現生理疾病。

2、壓力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適度壓力

提升人的活力與警覺性。

有利於潛能的開發。

增加責任感。

有利於延年益壽,幫助美容。

●過度壓力

導致身體免疫機能下降。

引起一係列的心身疾病。

性欲降低,性生活質量低下。

入睡困難,睡眠時間減少,易驚醒,久而久之造成失眠。

注意力難以集中,極易被無關刺激影響。

記憶力出現問題。

傾向於僵化的思維方式。

判斷力下降,難以清晰、客觀、果斷地做出決策,所謂“當局者迷”。

情緒較易波動,很不穩定,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就會引起大怒。

感覺緊張,產生焦慮、抑鬱等症狀。

與身邊的人關係疏遠,對事對人皆冷淡。

暴飲暴食或食欲全無。

采用不被社會準則認可的方式逃避現實,如大量吸煙、吸毒,引用過多酒精。

暴力傾向,易挑釁別人,引發他人的不滿,打架鬥毆,發泄壓抑的情緒。

出現自殘行為,甚至在極端的壓力情況下出現自殺。

覺得工作沒有意思,工作變得非常機械化,出現一係列工作的問題。

難以有效地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

出現職業倦怠感。

專欄50:壓力引發的心身疾病

壓力引發的心身疾病有:免疫係統:感冒、流感、過敏、癌症;皮膚:蕁麻疹、斑禿、神經性皮炎;心血管係統: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速;消化係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神經性厭食症;泌尿生殖係統:排尿障礙、陽痿、陰冷、月經失調或痛經;內分泌係統:甲狀腺機能障礙、糖尿病;呼吸係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症、慢性呃逆;肌肉和骨骼係統:周身疼痛症、類風濕性關節炎。

3、引發壓力的種種原因

●噪音。如馬路上此起彼伏的喇叭聲、施工工地的轟隆聲等,讓人不堪其擾。

●信息泛濫。計算機、手機、傳真、電郵等工具使得信息量過載、隱私安全、技術更新過快給人們帶來了新型的科技壓力。

●重大社會變革、家庭長期衝突、戰爭、被監禁等等。

●生活中不可抗的因素,如地震、水災、火災等,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時間的分配、子女的教育、日常家務活的處理等,這些瑣事帶來的壓力永無止境。

●所從事工作的性質。如記者,為了抓住最新鮮的新聞,要求有較高的時間緊迫感;醫生、護士,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常經曆生離死別。

●越來越多的食用人工合成食品,其中食品添加劑的大量使用,會引起體內多種壓力激素的釋放,從而使人們的壓力水平產生了相應的提高。

●不良的生活作息,不良的飲食習慣打亂了正常的生物鍾,造成生理紊亂,無形中增大了壓力。

●當患上慢性疾病,如關節炎、糖尿病、心髒病等,長期的疾病不僅讓生理上有痛苦的體驗,心理上還要承受因疾病所帶來的壓力感和脆弱感。

●生活變化。如:就任新職、就讀新的學校、搬遷新居。重要人際關係結合或破裂(戀愛或失戀,結婚或離婚等)。生病或身體不適等。懷孕生子,初為人父、母。更換工作或失業。進入青春期或更年期。親友死亡。步入老年。

●不合理的信念。如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

●心理衝突。即內心的一種矛盾狀態,會伴隨著某種情緒狀態,會緊張、焦躁、煩惱、心神不定,壓力感由此而生。

●個性特征。研究發現,A型人格的人對於壓力具有易感性。

專欄51:A型人格與壓力的關係

心髒病專家邁耶·弗裏德曼(MayerFriedman)和雷·洛森曼(RayRosenman)當年在對辦公室家具進行返修時,偶然發現,沙發的邊緣最容易破損,而破損的原因在於,來看病的心髒病病人都隻坐在椅子的邊緣。這個細節引發了他們開始關注病人的心理層麵。結果在經過對3500名被試者長達8年的追蹤研究後,發現A型行為能有效的預測心髒疾病。A型人格的人更易於激活交感神經,高血壓、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較高,這使得個體罹患與壓力有關的疾病的風險增大,尤其是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