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孤獨
孤獨——
●一種以孤單、寂寞、遠離人群為特征的消極心態。
●客觀上與他人缺乏接觸,或處於社交孤立狀態而沒表現出心理上痛苦的人,不能將其視為孤獨。
●獨處不意味著孤獨。獨處是一種避開他人而獨自一人時的處境,它是一種客觀狀態而非主觀體驗。有些人獨處時,並不感到自己缺乏與人接觸或非要與人交往,感情上與自我保持交流,內心充滿令人滿足的自我滋補體驗,這種獨處是有益的。
●最可怕的孤獨則是人群中的孤獨,即身處茫茫人海之中,卻找不著一個可以與之交流尤其是深入交流思想與情感的人。由於這種情況更多地表現在大都市中,所以又稱之為“都市孤獨症”。
專欄56:都市孤獨症
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寫道:“蒙受孤單的苦楚,當然很難說是始自今天,但是現在孤獨是如此的普遍,竟然荒謬地變成人皆有之的經驗了。”他還指出,孤獨是一種世界性現象,孤獨感像一場瘟疫蔓延開了。他形象地說道:“從洛杉磯到列寧格勒,十幾歲的青少年,不愉快的配偶,單身的父母,普通的職工,以及上了年紀的人,都抱怨社會孤立了他們,父母親認為子女忙得沒有時間來看望他們,甚至沒有時間打一個電話。在酒吧間和自動洗衣店中,寂寞的異鄉客傾訴心裏話,一位社會學家稱之為‘淒然寡歡,心亂如麻’。那些獨身俱樂部和唱片夜總會,成了絕望的離異者的肉欲市場。”
專欄57:“你偷菜了嗎?”
“你偷菜了嗎?”如今已成為許多人見麵時的問候語。有人為了防止自己“菜園”中的靈芝被偷,同時到別人的“菜園”中“偷菜”,每天到淩晨2點仍不合眼。
開心網、校內網、QQ空間等社交網站中,“好友買賣”、“搶車位”、“開心農場”和其他各類休閑交友小遊戲,被網友熱情追捧著。今天我變成你的“奴隸”為你打工,明天你家菜園種的南瓜被我偷了,後天你家的寵物狗追得我狼狽逃竄……
“偷菜”其實體現了一種虛擬社交依賴症,越迷戀越孤獨。玩這類遊戲,玩開心網、校內網,表麵看似減少了人的孤獨感,聯絡了社交感情。實際上,越是沉迷於虛擬社交遊戲的人,越是在現實中感到壓抑的人。
2、孤獨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孤獨感可以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分泌增多可以削弱人體免疫係統,使人更容易生病。
●使人體血壓上升、壓力增大,患心髒病和中風的可能性遠遠高於正常人。
●對於年老而且孤獨的人來說,越是孤獨,身體的機能衰老就更快。
●身體健康但精神孤獨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數量要比那些身體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數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獨所引起的死亡率與吸煙、肥胖症、高血壓引起的死亡率一樣高。
●更少運動,且容易放棄。
●習慣於把想說的話藏在心裏,在很多場合表現矜持。
●有寂寞、孤立、無助、鬱悶等不良情緒反應。
●難耐的精神空落感。
●一係列的消極體驗,如沮喪、抑鬱、煩躁、自卑、絕望等。
●莫明的煩惱,時有“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之感。
●為了排遣孤獨,有時會自我毀滅性地大量吸煙、酗酒,甚至行為出格或做出冒險的舉動,嚴重的還會導致自殺。
●削弱人的意誌力和決心,不利於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與入睡困難、阿爾茨海默氏症病情加劇等現象有關。
●造成抑鬱症的危險。
●孤獨也不全然是壞事,但凡有高度創造性的人多為孤獨者。同時孤獨之時也是反省自我的最佳時刻。
……
專欄58:老年生活的殺手——孤獨
人到老年後,生活圈子日漸縮小,曾熟悉的群體日漸疏遠,子女要忙的事越來越多而對父母無暇顧及,於是前來聽老人傾訴內心情感的人也日益減少,致使孤獨感常與老人相伴。
美國、芬蘭、瑞典三國聯合對4000多名男女長達12年的研究發現,疏離群體的人患嚴重疾病或在此期間死亡者,比社會活動活躍的人高出2-3倍;而且人與社會疏離越遠,患病率與死亡率越高。這表明,人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群體或一個密友圈子中,其抵禦疾病的能力較強。法國全國科研中心心理實驗室的一位研究員指出,與外界交往少的老人死亡率,要比勤於交往者高出2倍多。瑞典斯德哥爾摩老年學研究中心對1200多名7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調查,發現獨居、沒有朋友或與子女關係差的老人,得癡呆症的可能性比勤於社會交往者高60%。
孤獨何以使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並多病早衰呢?醫學研究證實:孤獨者下丘腦活動增強,有害物質分泌增加,可影響血壓、心跳和情緒,降低機體免疫力,使人多病體衰。
3、引發孤獨的種種原因
●在群體或家庭中,歸屬和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缺乏社交技巧,不能在與別人接觸時體察別人並適度表現自己。
●過分重視自己愛好的即刻滿足,忽視他人的要求,不會在人際間建立分憂或共樂的親密關係。
●對人缺乏同情與同理心,既不能感人之感,也不能知人之所知,因而無法獲得他人的感情回應。
●自責傾向過重,與人交往過分患得患失,因恐懼失敗心理的影響,導致在社會活動中采取退縮與逃避的方式。
●個性悲觀,對人無信心,與他人交往時不能坦誠相對,不能表露自己的特點,無從獲取他人的理解與尊重。
●在交往過程中對細微的線索過於敏感,對他人的行為和意圖常常加以歪曲或曲解。
●愛情關係的終止和破裂、配偶亡故、失去親人、同他人不和等。
●生活事件,比如事業上的挫折或升遷,遠離故鄉求學等。
●離開團體,或是進入新的團體時。
●自認為懷才不遇,或是被人嫉妒,被人欺騙。
●個性太過孤僻、內向和自卑,又或者是太過自命清高,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