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沒有人對這句話有半點懷疑。
對身體而言,體育鍛煉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其一,體育鍛煉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在安靜狀態下,隻需10%的肺泡呼吸,而在運動時,氧氣的需要量增加,大部分肺泡必須積極工作起來,吸進更多的氧氣。一般人的肺活量在3500 毫升,運動員可達5500毫升,愛運動的人比不愛運動的人多1000毫升。由於改善了呼吸功能,就能保證大腦細胞的充足供氧,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
其二,體育鍛煉能增強心髒的肌肉和功能,使心髒收縮有力,心髒輸出血量增加,從而使大腦供血量增加。此外,體育運動時血液循環速度加快,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增加大腦小動脈的血流量,改善腦血管彈性。
其三,在體育運動中,腦細胞的活動有所轉換,負責體育活動的腦細胞興奮,而負責思考的腦細胞得到休息,有助於消除大腦的疲勞,因此體育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休息。
就減緩壓力而言,體育運動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其一,忘記煩惱。不管你的運動水平如何,隻要你投入進去,必將進入寵辱皆忘的境界。你能一邊打球,一邊煩惱嗎?不可能,想做也做不到。
其二,愉悅心情。體育運動,特別是帶有娛樂性的體育運動,會讓我們變得很開心。比如,打一場籃球會讓我們的心情得到一次放飛。這種體驗,隻要從事過體育運動的人都會有過。
其三,提高抗壓能力。一位資深健身教練說:健身並不一定能減輕人們的壓力,但一定能夠提高人們的抗壓能力。有研究發現,在經過約30 分鍾的自行車運動後,被測試者的壓力水平下降了25%。
其四,參加體育鍛煉除了本身能夠運動骨骼與肌肉之外,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使人從工作中脫離出來,將注意力得以轉移。
當然,進行體育運動也要講究科學,要考慮鍛煉的強度,不要在疲勞情況下進行大強度運動,否則有害而無利;要考慮項目的特性,看它是否具有長期堅持下去的可能性,自身的條件是否具備;要考慮自身年齡與體質特點,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下麵推介幾類運動項目供參考:
1.慢跑快走
這對中老年人比較適合。它簡便易行,幾乎沒有條件的要求。慢跑、快走還對保持骨骼健康很有幫助,如果經常慢跑、快走,腿骨的密度平均要提高5%,每月9次以上,骨密度最大,即使每月隻有一次,骨密度也有變化。有專家還驗證,慢跑和快走能提高“性”趣。同時,慢跑快走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好辦法。
2.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很不錯的運動項目。
撇開其鍛煉身體的功能不說,它們至少還具備兩大優點:一是它具有很好的娛樂性,玩起來很有趣;二是它必然是多人遊戲,很利於人際溝通與培養團隊精神。如果由公司組織一個團隊,還能提高集體凝聚力,促進相互溝通,融洽人際關係。
3.極限運動
這個項目適合於年輕人,尤其適合那種工作挑戰性特別強的人。攀岩、蹦極、登山探險……這些極限運動能充分地表現自我、挑戰自我,其中,克服恐懼是最大的收獲。每當到達頂點時,那種超越自我的快感是一種難以忘懷的樂趣,遊戲過程中表現出的勇敢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證明。從事過這種運動的人,在生活工作中,在遇到困難、壓力時,會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受。
最後要說的是,專家建議:無論你選擇什麼形式的體育鍛煉,尤其是在運動量不大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避免傷病。下麵有幾條安全鍛煉要點:
開始運動前需要熱身大約5分鍾,方法有原地輕快步行、跑步和伸展四肢;如果未經熱身,肌肉容易拉傷。
運動量不要過大,應該逐漸增加;你的目標應該是感覺發熱,脈搏加快,而不是筋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
如果你感覺過度疲勞和疼痛,就停止運動;你的運動是取樂,不是高強度訓練。
如果你運動量較大,運動之後感覺身體不適,就應去看醫生。
另有研究者稱,中午是運動減壓的黃金時間。中午運動其實並不複雜,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就是散步。吃過午飯半小時後,可以去戶外散步。不過,散步時步幅要小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大約走20 分鍾即可。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去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或者做瑜伽。相關研究證明,中午人的精力更旺盛,通過運動能刺激內啡肽更多地分泌,從而讓人心情平靜,身心放鬆。不過,中午鍛煉的時間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最好控製在40分鍾以內。力量訓練要少做,因為力量訓練太消耗體力,容易導致下午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