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都有公休假,企業也建立起了年假製度。

常言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設置了假期,假期就有它的功能與作用。

有一項研究發現,那些長達兩年都沒有度過假的人更容易得與壓力有關的各種身心疾病。每四個月度一次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機器需要年檢與大修,人怎麼能沒有呢?所以,當我們有假期時,就要去用,這與虛度光陰全然不是一回事。

度假的好處就是徹底離開工作環境,將一切煩事俗務都放下。

度假的好處就是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對於鞏固大後方,對於放鬆身心都有很好的幫助。

度假還可以讓你遠離所做的事情,反觀它們,從而較為清晰地看到它們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是說,你是誰,什麼角色,你想幹什麼?你能幹什麼?這個拷問,仿佛一次剪除雜草的工作,讓物種以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全力成長。

如果度假對你來說是一份奢侈的話,那郊遊一定是現實可取的。像春季踏青;夏季露營;秋季於落葉中散步;冬季於飛雪中尋梅,耗時不多,花錢不多,情趣多多、收獲不菲。

不過,以減壓為目的之一的度假旅遊,也有些講究。

騰訊旅遊提供了心理專家教你在旅途中減壓的技巧。

1.旅行也要放慢節奏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太快了,“快”就是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如果想在旅行過程中放鬆,就一定要“慢”下來。趕鴨子式的旅行根本不可能讓人放鬆,因為平時的生活節奏就夠快了。最可能實現減壓的旅行就是“在當地住上些日子”。

2.關閉手機關注內心

下車拍照、上車睡覺,旅遊對於很多人來說,仍然是“走馬觀花”,眼睛看到風光,心裏卻想著煩惱的事,感覺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這樣的旅行,完全達不到減壓的目的,反而會讓身體更加疲勞。旅行是一個難得的放鬆機會,最好在這時學會“活在當下”,把意念集中在身體和情緒的感覺上。

減壓式的旅行必須給自己創造一個不受打擾的自由空間,關掉手機,關注體會。比如,看到山高海闊的風光,不是急著拍照,而是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眼睛看、把心沉靜下來去感受,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你找回自己。快樂就哈哈笑,鬱悶就喊出來,難過就放聲哭,在自然的空間裏釋放自己、感受自己,可以讓你頭腦清醒,身體就像重新充過電一樣。

3.在大自然中吸收正能量

自然界是充滿能量的,不妨去到美麗的地方,即使什麼都不做,沐浴其中,身心就會得到很好的調養。大自然空氣中含有大量負氧離子,對人的健康大有益處。這是測得到、看得見的。還有很多看不見、摸不著的自然能量,但它們確實存在。春風拂麵、芳草如茵、陽光和煦、鳥鳴雀躍……春天的自然界,充滿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發力量,這些力量是像空氣一樣可以呼吸進身體的。

4.順便多行善送溫暖

與其沉浸在“末日情懷”的鬱悶裏,不如抓緊旅行的機會多行一善。“做好事本身就是減壓的最好方式,給別人帶來一份溫暖,也給自己增添了同樣的溫暖和快樂。”專家認為,旅行中的“多行善”有很多實現的方式。比如順便去不知名的小學給孩子們帶點書刊文具、和當地人聊聊他們感興趣的外麵的世界,甚至是悄然拾起一個垃圾、幫老人家拎拎東西等,舉手之勞,心境便會不同。

5.在風景裏動起來

旅遊還有不動的?是的。在心理專家看來,在酒店裏窩著、懶懶地閑逛看景,都不算“動”。被動運動對於減壓來說力度太小,要想心中暢快,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

地球引力讓人感覺到踏實,卻也可能太多地感覺到身體的重量,產生一種對於壓力“無力對抗”的錯覺,而運動則是對抗這種錯覺的最好方式。運動可以將血液裏的壓力荷爾蒙代謝出去,並且增加了可以讓你鎮定的抗焦慮荷爾蒙,減少麵對壓力時的無力感。專家介紹,即便旅遊目的地的運動內容較少,也可以盡量讓自己“動”。比如拍照時模仿東京“漂浮少女”的創意,拍到腳跟不著地,就是很好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