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請中國準許英國商人在舟山、寧波和天津三處貿易。

第二,準許英國商人在北京設立一個貨棧,以便買賣貨物。

第三,請於舟山附近海域指定一個未經設防的小島,給英國商人使用,以便英國商船到了該處可以停泊,存放貨物,並允許英國商人居住。

第四,請於廣州附近,準許英國商人有上述同樣的權利,及其他較小的權利。

第五,在澳門的英國貨物運往廣州,請特別優待,免予納稅,或從寬減稅。

第六,請中國海關公布稅則,以便英國商人依照中國所定的稅率切實納稅。

馬戛爾尼還利用參加宴會的機會,一再向和珅提出英中兩國互派使節、各自在對方首都開設使館的建議。他感到和珅好像不感興趣,“以賞賜物件來打斷我的話頭”,或“顧左右而言他”。英國使臣的全部要求,經和珅全部轉奏給了乾隆。皇帝震怒之餘,則把所有一切要求,合理的與不合理的,對中國有利與不利的,平等友好的與侵犯中國主權的全部要求,一概加以斷然拒絕。

九月初三,馬戛爾尼所率英國首次訪華使團由軍機大臣鬆筠陪同離京,和珅等朝中大臣送行到城門。再說什麼都是多餘的了,對馬戛爾尼日前提出的六項要求的答複全寫在皇帝給“英吉利國王”的《敕諭》中。不過,對英國使臣來說,《敕諭》的內容還秘而不宣。和珅命差官將皇上的《敕諭》以及賞賜物品清單直接馳送特使遠在浙江沿海的船上。英國人隱約感到“這封信對特使所提的要求絕對不會有利”。

一點也不錯。皇帝以毫無商量餘地的口氣向英王宣示:

英使駐節北京,“此事斷斷難行”。

所請寧波、舟山、天津泊船貿易之處,“皆不可行”。

所請天朝京城另立一行,收貯貨物,“更斷不可行”。

所請舟山地方一小海島,以供商人停歇,收存貨物一節,

“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準行”。

英商免稅、減稅一節,“西洋各國均屬相同,亦不便將爾國上稅之例獨為減少”。公布稅則一節,粵海關向有定例,“毋庸另行曉諭”。

在這件居高臨下的“敕諭”的結尾,乾隆以天朝上國大皇帝君臨天下的架式對英國國王說:“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又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皇帝的一腔怒火終於爆發出來。

馬戛爾尼開始品嚐與天朝大皇帝較勁的苦果。

盡管乾隆皇帝比傲慢的英國使臣表現出了更妄自驕矜的可笑態度,但仍無法完全掩飾這次英國使團首次來華在他內心深處引起的震撼,特別是英國的“貢物”給他留下了強烈的印象。

英國方麵在籌備遣使訪華時,對贈送乾隆禮品的選擇真可謂煞費苦心。考慮到鍾表一些華而不實的奢侈品,中國已經堆如山積,而對像乾隆這樣一個“上了年紀的君主來說,能發揮實際而耐久作用的現代科學和技術方麵的東西應當使他更感到興趣”,而“天文學是素被中國尊重的一門科學,中國政府對它非常重視。最近的改良的天文儀器及最好的天體循環模型標本等物應當是中國人歡迎的禮品”。從這種思路出發,一座名為“布蠟尼大利翁大架”的天體運行儀被列在了禮品的首位。為炫耀大不列顛海上霸主的地位,又將新式的榴彈炮、迫擊炮,以及連發步槍和手槍列入禮品之中。除此之外,為刺激中國人購買英國貨的欲望,還準備了“英國名廠”製造的大量最新產品。這些禮品概括地說,包括大型天文、地理儀器,鍾表,樂器,武器,輕便馬車和船隻模型,等等。以下綜合各方麵的記載,將乾隆及其臣下眼裏的英國十九種“貢品”作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