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夫人,你說得很好,給我敲起了警鍾!”李世民言罷,又自言自語:“無風都起這麼大的浪,以後要十分小心了。還是暫時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帶兵打仗為好!”
長孫夫人呆呆地看著李世民:“還要打仗?不是百川歸海,天下太平了嗎?”
“今薛舉死灰複燃,犯我涇州,劉黑闥準備造反,杜伏威因江南一役損兵折將,被我訓了幾句,重舉反旗。若不及早消滅,會愈演愈烈。”李世民說過這些話,忽然道:“本來嚴禁你幹政,卻向你講這些事,是被感動所致啊!”
先皇禪位,新皇登基,非同小可,必須選黃道吉日。所謂皇道吉日之說,是將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稱為“吉神”,六辰值日的日子,就是黃道吉日。而登基大典必須選在青龍值日的那天。今天青龍上班,是黃道吉日中最好的日子。
這個日子還真不錯,天上除了那輪火紅的太陽,幹幹淨淨,沒有霧,更不見一絲雲,就像用水衝洗過的,沒被琢過的藍玉。從平明時分,鳥雀們就開始在皇宮中的古木、殿脊上高唱,久久不願離去。殿外張燈結彩,宮燈高掛,一群太監、宮女放飛了八卦和龍頭蜈蚣風箏,象征順乎天意民情,巨龍騰飛,一派喜慶氣氛。
朝臣們比往常到得都早,並且不進休息廳,直接在金鑾寶殿前的空場中依順序排列,無不表情肅然。衣著光鮮、神采飛揚的李建成站在文官的最前麵,後邊依次是裴寂、蕭璃、寶威、劉弘基、長孫順德、劉文靜等朝臣。李世民站在武官的最前邊,後麵依次是李琛、李璦等命官。李淵站在這兩支隊伍的前邊。
離太陽從東邊地平線上一躍而出還有半個時辰,朝臣們埋首進入大殿之中。淨鞭三響,恭帝隨之進入朝堂,坐於龍椅之上。他麵色幹枯,神情有些沮喪,開口就道:
“眾位愛卿,今日早朝,非為別事,一來下旨封賜,二來朕禪……禪位於大都督、大丞相、尚書令、唐公。繼而舉行新帝登基大典。大典畢後,新帝祭於南郊,大赦天下。孟公公,下旨。”
孟公公展開聖旨,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日:“大都督、大丞相、尚書令、唐公李淵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王後、王女爵令之號一遵舊製。”
很明顯,這道聖旨已經將李淵封為皇帝,為禪位打下了基礎。李淵道聲“謝主隆恩”,接過聖旨,回到原來的位置。
恭帝越來越不自然,一副眼看就要哭出聲來的樣子,不得不用幹咳來掩飾。咳過之後,向站在一邊的司農少卿裴之隱道:“裴愛卿,就……就宣讀禪……禪位詔……詔書吧。”
裴之隱趨前數步,展開詔書,極有韻律地讀道:
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苦甚。望夷釁深驪北,憫於小子,奄造丕愆,哀號永感,心情糜潰。仰惟荼毒,仇複糜申,形影相吊,罔知啟處。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征,怨致九合於諸侯,決百姓於千裏,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義朕躬。繄王是賴,德侔造化,功格蒼曼,兆庶歸心。曆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在昔虞夏,揖讓相推,苟非重華,誰堪命禹?當今九股崩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避賢路,兆謀布德,顧已莫能,私僮命駕,須歸藩國。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其如是庶。恁稽古之聖,以誅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預充三恪。雪冤恥於皇祖,守禋祠為孝孫,朝聞夕禍,及泉無限。今遵故事,遜於歸邸,庶官群臣,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擇重負,感泰兼懷,假於真人,俾除醜逆,濟濟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聞。遣使持節兼太保、刑部尚書、光祿大夫、梁郡公蕭造兼太尉這禪位詔書不知出自誰手,寫得有理、有據、有節。恭帝既沒貶斥自己,也沒怨恨他人,將禪位的原因歸於太上皇楊廣被害,自己心情不好,有礙天命。李淵功高蓋世,百姓歸心,君臨天下,上合天理,下順民情。並聲稱自己原本就是代王,今禪位於李淵,本該如此,天之所廢,不值得大驚小怪。
詔書宣讀完畢,裴之隱手捧玉璽,順著玉階從禦台上下來,將玉璽交給李淵。李淵堅辭不受,言道:
“聖上人品端正,心係黎民,數月以來,非賢不擇,非禮不行,甚得臣心、民心,淵怎能使其禪位而自任?如此以來,何以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