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皇家也有難念的經(2)(1 / 3)

“是他不慎掉入橋下的!”譚深說。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流下來了。

然而,趙曦、譚深這等於改了口供——由“自殺”改為“不慎落水”。他們給自己設置了陷阱。所以許多頭腦清醒的朝臣便將疑忌的目光聚向了他們。這種目光如燧火一樣,很快即會將他們點燃焚化的。

許成馬上抓住了譚、趙的紕漏。他說,此二賊先詭稱駙馬為自殺,這又狡辯為不慎落水。明眼人一看就知其有鬼。駙馬天天從笪橋上經過,從沒出過事兒。再說,駙馬並未醉酒,他如何會“不慎”了呢?話又說回來——即便駙馬“不慎”,你譚深、趙曦是做啥的?卻不會捉住駙馬的衣服嗎?皇上明鑒,各位大臣明鑒,是駙馬“不慎”呢,還是譚、趙二人“不慎”?……

許成的證詞無疑將譚、趙推向了絕境。現在他們的感覺,倒像是也跟梅殷似地墜落河中了。他們還能記得,梅殷在水中掙紮著時,曾向他們徒勞地搖了搖手,企圖請他們搭救一把兒。當他們找來了撓鉤時,梅殷尚未放棄最後的努力,還向他們搖著手。他們把撓鉤伸過去了,卻不是搭救他,而是鉤著他的身子往水裏狠狠地壓下去,再壓下去……那麼現在,趙曦和譚深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掙紮出河水的了,他們惟一的指望便是皇上。所以他們也如瀕死的溺水者,呼喚皇上手裏的撓鉤:

“陛下,我們是奉了差命的!殺梅駙馬的不是……”

但是永樂帝的一聲斷喝,鎖住了他們的喉嚨:“大膽!與我拿下!”

紀綱手下的錦衣衛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迅即撲過去,以嫻熟的功夫拿掉了譚深的下頦骨,使其失去了分辯的能力。趙曦本是錦衣衛指揮,自然比譚深多了點防範本事,沒被拿掉頦骨,所以還能竭力地喊出“冤枉”二字。但這更糟,更令永樂帝憤怒,以致被錦衣衛當場敲掉了牙齒。然後永樂帝再說一聲:“斬!”於是,在一片驚愕或疑惑的目光裏,趙曦和譚深的兩顆人頭便在午門之外落地了。

永樂帝除掉了梅殷,終於長噓一口氣。但事情並未結束。寧國公主在府中聞訊,嘶喊一聲:“天啊!”就昏厥過去。醒來後穿了喪服,吩咐備轎,瘋瘋狂狂闖進了皇宮。

那時候永樂帝散了早朝,又召集夏原吉、解縉、黃淮等幾位閣臣,在西角門商議祭奠孔子的事兒。他正慢條斯理地講著“孔子乃帝王之師,帝王乃生民之主”,忽聽得殿門外牛吼似地喊一聲“殺人魔君何在”,一個麻衣麻裳的婦人“呼”地聲卷地風般刮進來。他還未來得及做出反應,袍袖已被這婦人抓住了,胸膛也被一張涕淚模糊的臉貼上了。寧國公主嗷嗷哭叫著:“你還我的駙馬!你還我的駙馬!”一團花白的頭發直在他的胸前聳動顫抖。

夏原吉等人一個個竟呆若木雞。手裏拿著做記錄的筆,卻不知道過去解勸。事後人們也頗納悶兒:這寧國公主如何就有本事,衝過了錦衣衛的攔阻,徑直地闖到了皇上跟前。人們更是驚訝,皇上對寧國公主竟會那麼寬容:任憑她哭,任憑她鬧,任憑她“魔君、魔君”地罵。而且還一聲聲地喊著:“姐姐,姐姐,親姐姐!你聽朕說,啊呀你聽朕說嘛!……”

寧國公主平常日的儀態如何,這幾位閣臣未曾親睹;現在的寧國公主,卻是人們在農村、在裏巷司空見慣的那類潑婦。她呼天搶地,滿地打滾兒,披頭散發,鞋子也甩掉了一隻。她嘴角拖著長長的涎水,鼻孔上吹起老大的氣泡兒,“我的天兒啊,我的地兒啊”地哀號著,真叫人觸目驚心。守殿的校尉和一位太監如夢初醒過來勸慰時,被她瘋狂地咬傷了手背,甚至差點用指甲劃傷眼珠。但是,她尚未徹底失去理智,因為她並未傷害到皇帝的手背(她是完全有機會這樣做的),甚至也未抓掉皇帝的一根兒胡須,隻是把一灘涕淚塗抹到皇帝的龍袍上。

好了,風也過去了雷也過去了。精疲力竭的寧國公主開始聽皇帝的嘮叨了。永樂說:姐呀,你放心,朕會把事情弄清楚的。朕已經殺了那兩個混帳東西。有人告發那兩個混帳東西有意謀害駙馬。他兩個抵賴,說是駙馬失足落水。就是失足落水,他兩個亦是罪責難逃!唉,人死不能複生。姐你要把心放寬點兒!朕不會扔下自己的親姐不管。姐呀,你看著,從今而後朕會善待你的!……

寧國公主隻能接受這嚴酷的現實。

不過,永樂帝對待寧國公主也還說得過去:梅殷死後不久,即授其子梅順昌為中軍都督府同知,二子梅景福為旗手衛指揮使。又給公主增加了歲祿。以後每年的封賞,在諸王及諸公主之中,惟寧國公主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