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皇家也有難念的經(2)(3 / 3)

皇帝太忙,寧王不好意思過早地問這事兒。隻能暗自猜測皇上將如何兌現他們當年的“盟約”。以中國之大,“中分天下”如何分法兒?自然最好是以長江為界,分做兩個國家,兩個朝廷,兩個皇帝。這,有可能嗎?慶城郡主曾代表建文與燕王談判過“劃江而治”,也是以大江為界的,但遭到燕王斷然拒絕。以此看來,他想從永樂那裏分得半個國家,恐怕無異乎癡人說夢。那麼,永樂究竟如何對待他呢?……

寧王,這天真可愛的王爺,他癡癡地想著“中分天下”的事兒,他卻不曉得永樂早把這事兒丟到了九霄雲外。當永樂頒詔將北平改為北京,向天下臣民暗示了遷都的意向之後,這小傻瓜竟幻想著永樂會把南京即應天封賞給他。

永樂元年的二月初,皇上終於有了一點閑暇,派車輦把他接到了乾清宮,說是與他共進晚膳。那時候乾清宮剛剛修繕完畢,一進乾清門,就可以聞到濃濃的油漆味兒。皇上在東宮的禦茶房裏擺下晚飯。雖不是十分鋪張,但總是“鍾鳴鼎食”的。在優美的樂聲裏,宮人穿梭般地上菜上飯,的確是“龍肝鳳膽”,應有盡有。但他與皇上坐在了一張極長的飯桌的兩端,想說句悄悄話卻是不可能的。這使他馬上聯想到,當年燕王“窮蹙至極”,投奔到大寧他那兒去的時候,他們曾在一盤大炕上睡覺,吃飯時也是頭並著頭,親親熱熱說話兒。兩相對照,他當即意識到,時過境遷,如今沒有什麼燕王而隻有永樂皇帝了。這張長長的飯桌有幾百裏幾千裏,可是,他能吃到的,隻能是最靠近他的那幾樣飯菜。

永樂揮揮手。廊下的樂工們悄悄退下。殿裏安靜了,他們可以談話了。寧王很想再見到在大寧時他們吃的那種餅,芝麻酥餅。可是沒有。於是他想起了他們分食那張酥餅的情景。他記得燕王曾說過:“這張芝麻酥餅兒我愛吃,你也愛吃。我不能獨吞。我們一人一半,分而食之。”而且,後來燕王又進一步闡明:“十七弟請放心,你的恩惠我心中有數。不要說是一張餅了,縱是偌大的江山,有我的,亦有你的,你我兄弟各吃一半!”……

“這飯菜還可口嗎?”永樂笑微微問他。

他鼓了鼓勁,但還是囁囁嚅嚅地說:“可口倒是可口,隻是沒有芝麻酥餅……”

“什麼?”永樂側側腦袋,將手罩在耳朵上。

這張飯桌太大太長了,皇上竟沒聽清他說的是什麼。

“芝麻酥餅!”他大點兒聲說,“陛下可曾記得,在大寧時,你我曾分食了一張芝麻酥餅嗎?”

“什麼……餅?”永樂又側側腦袋,又將手罩在耳朵上。

寧王知道他是故意地裝聾作傻了。他有點悲哀,也有點氣憤。他幹脆走近皇上,用手比劃著說,“芝麻酥餅,圓的。臣與陛下曾在大寧,在臣的王府裏,分食過一張芝麻酥餅!”

“是……嗎?”永樂眨眨眼。又笑微微說:“朕不曾記得了。朕不喜歡吃什麼酥餅的。你要喜歡吃,就再叫禦膳房做就是了。十七弟還喜歡什麼?盡管說。朕奄有四海,什麼都不會缺的。”

寧王隻好說:“我已經飽了。”說實話,他氣也氣飽了。他眼淚兒都在眶裏打轉了。

飯後用茶。永樂端起茶碗時說:“這是杭州龍井,十七弟嚐嚐如何?”

寧王心裏一動。暗想,“中分天下”是絕不可能了(其實他原來也覺得玄,希望不大),那就隻能是分封他一塊土地了。周王、齊王都比他大,也不過分得一郡,想來永樂也隻能給他一郡的。唉,他隻能接受現實。所以他品一口茶,說聲“不錯”。永樂便吟起了蘇東坡的詩句,什麼“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予,濃妝淡抹總相宜”。很顯然,皇上是想把氣氛搞得輕鬆一些。吟罷,皇上又問他:

“十七弟真不想問朕要點兒什麼?”

寧王並不傻。寧王曉得這是皇上與他商議封地的事了。他喝著“龍井”茶,又聽了“西湖詩”,以為皇上這是暗示他要他去杭州的。杭州當然是好地方。杭州比周王的開封都好呢。於是,他把茶杯一放說:

“陛下是想將錢塘賜於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