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皇家也有難念的經(3)(2 / 3)

後來又整理了三十二條罪狀,召其入朝,準備當麵訓責。不料代王卻不理不睬,未曾入朝。

這且不說。又聽說代王妃仰仗她是徐皇後的親妹、當今天子的小姨,故驕狂無比,竟以虐人為樂。因妒恨代王寵愛兩個侍女,便用火漆漆傷了她們的麵頰,使之成為癩瘡。代王一看,便將王妃連同王世子一同攆到外麵住宿。這些情況很快便有密探報告皇上。永樂帝一看代王太不像話,不成體統,隨即革其三護衛及官屬。但這朱桂已不可救藥,幹脆破罐子破摔,時常醉醺醺地帶了他幾個兒子,髒衣破帽地遊行於市中,動輒從袖中掏出斧錘傷人。鬧得永樂帝也隻好“眼不見為淨”,懶得管他了。

第三個被製裁的是齊王。齊王素性凶暴。建文時期被關押了幾年,剛被救出的時候還算規矩,但一俟回到青州,便又為所欲為無法無天。永樂帝見苗頭不好,將其召至京師當麵教訓,提醒他不要忘記“削藩”之苦。誰知齊王當麵諾諾,轉過身去則依然如故。

齊王暗地裏畜養刺客,又招攬所謂的異人術士,對青州府的官吏根本不放在眼裏。竟然命令王府的護衛據守青州城;甚至將城牆隔斷,不許守吏登城夜巡。這種行為實在也太出格兒了。於是守吏李拱、曾名深等向朝廷寫信,揭發齊王此舉有“急變”之嫌。不料齊王得知消息,幹脆將李、曾等拘押起來,企圖殺人滅口。事情緊急,永樂忙下詔索要李拱等人,並責諭齊王改過。隨後齊王來朝,廷臣們紛紛彈劾齊王的罪過。誰知齊王竟怒目圓睜,衝著朝臣們厲聲叫罵:

“你們這班喋喋不休的奸臣賊子!又想效仿建文朝來迫害本王嗎?瞧著,等有機會,本王定盡斬不饒!”邊罵,一邊還用手掌做了“斬首”的架式。

齊王如此狂妄桀驁,侮辱大臣,自然引起眾憤。永樂帝也無法庇護他,便削其官屬護衛,又誅殺齊王府有關的人員,釋放了被齊王私自關押的李拱等人。隨後,永樂問齊王悔不悔?齊王卻隻是哼地一聲,竟顯示了怨憤之意。永樂隻好歎一聲,將其廢為庶人——這是永樂三年八月的事情。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帝王之家亦不能例外。如果說,對待徐輝祖、梅殷這類討厭的“戚畹”,和岷王、代王、齊王這類可惡的小弟,他雖有些犯愁,但總有辦法對付;那麼,對待自己親生的兒子們,他卻大傷腦筋,一籌莫展,甚至無可奈何聽天由命了。

也許,這是惟帝王才有的煩惱和悲哀。

他有三個兒子(其實是四子,但第四子朱高燨已早夭)和五個女兒。兒子即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其子女與太祖相比實在不多,但他所遇到的煩惱卻並不比太祖少。

他這三個兒子,一人一個心眼兒,水火不能相容,這已是公開的秘密。說起來,過去他這一輩的幾位兄弟,比如懿文太子、秦王、晉王、周王,雖說也有些疙疙瘩瘩,但還沒有像他的這幾個兒子,互相視若仇寇。洪武三十四年秋,方孝孺施反問計,高煦、高燧“趁火打劫”,差點兒讓他誤殺了世子。這件事留下的陰影至今未能消除——大概永遠也不會消除的了。而且這陰影所帶來的傷害,已超出了他們家庭的範圍,對朝廷對國家都帶來深深的影響。它像一件陶器或瓷器的炸紋兒,這炸紋兒也許是明顯的,也許暫時還被一層什麼東西隱蔽著,但稍不留神,不定哪霎兒它將會使這件陶器或瓷器破碎!

國家被稱之為“神器”。他有時候就做這種什麼陶器或瓷器突然破裂的惡夢。

他必須盡一切努力不使“神器”出現裂紋兒。

說到家吧,那便是“立儲”即確立東宮皇太子的問題。

真沒想到啊,當年太祖高皇帝遇到的難題兒如今又在他的麵前出現了!

當年太祖實在看不中皇長子朱標。太祖看中的是他,四子朱棣。可按照立儲的嫡長製,“儲君”還是得選定朱標。後來太子薨逝,這道難題兒再次出現。太祖是非常明顯地表示出對皇長孫的不滿和準備選定他朱棣為“儲君”的意向了,可到頭來還是得遵奉立儲嫡長製,把他老人家本不喜歡的孫子抱到了皇帝的龍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