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帝令朱高熾牽了朱瞻基的小手,來到奉天殿西角門。(他想起當年太祖立皇太孫召對群臣,是在東角門的;後來建文與黃子澄商議“削藩”,也是在東角門。他有點討厭東角門,所以他召對臣工,就多是在西角門。)他對袁珙說,你給朕的長子相相麵吧!
袁珙打眼兒隻一瞧,便立即朝了朱高熾舞蹈、參拜,口稱“萬歲”。盡管這個江湖術士入仕未久,禮儀學得還不是很熟,參拜的樣兒不太規範,帶著點江湖氣,但永樂和朱高熾覺得特別有趣兒,樂得合不攏嘴兒。
永樂又對袁珙說:“你再相一相朕的長孫。”
袁珙便又是一番帶點兒滑稽的舞蹈、參拜。口稱“萬歲天子”。這一回不但永樂和朱高煦高興,連朱瞻基也喜得嘴兒一裂,露出雪白的乳牙。
於是塵埃落定。永樂二年四日四日,皇帝禦奉天殿,冊封朱高熾為皇太子,封高煦為漢王,高燧為越王。
永樂帝和滿朝文武都長噓了一口氣。
但朱高煦惱了。盡管丘福、王寧等都竭力地安慰他、規勸他,也恫嚇他,怕他對皇上不滿,做出出格兒的蠢事,但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他參加了冊封儀典,規規矩矩地領到了親王寶冊。憋著、憋著,死命地憋著。對他來說這真是很令人驚歎的涵養了!可是第二天,他就衝進宮裏去了。他必須跟父皇理論理論。
他知道不可能隨便進入父皇時常呆著的乾清宮,就跑到坤寧宮裏等。等到夜晚父皇到母後這兒睡覺的工夫兒,父子倆就吵起來了。
“你說話算數兒不?”高煦說。
“高煦,”徐皇後說,“怎這樣跟你父皇說話?”
“母親你不知道,”高煦說,“這是我和他的事兒。臣民百姓都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他倒好——屙出去的屎他又坐回去!”
“混賬!”永樂炸雷般地吼了,“聽你這話,卻不是市井無賴之徒嗎?”
“我無賴?我無賴也是你教的!”
“大膽!氣死我也!……”永樂四下張望,想是要取什麼東西來教訓兒子的。但徐皇後眼疾手快,早將寶劍藏起來了。而且她把礙眼兒的宮人也叱走了。好在永樂也隻是虛張聲勢,並不想真的要教訓;因為兒子說的雖是粗俗,但也有點道理。長江可以做證,他們是有過“浦子口之約”的。總之,做父親的有點兒心虛。
徐妃不明就理,且她是後宮的人,向來不得過問政事的,所以她也不好參與到父子之間的爭吵裏。然而她弄不清楚,他們爭吵的,是政事呢,還是家務呢?
此時朱高煦流出了委屈的淚。對她說:“母親,你是不知道啊,他曾經說過讓我做太子的!”
“胡說八道!”永樂又吼一聲。
“誰胡說八道?”高煦哭得更加傷心,“我救你命的時候你是如何說的?有長江作證——你叫我狠狠地殺敵,說我哥有疾……不是你說的?”
“我是說過。我叫你好好殺敵,不對嗎?”看來他也早準備了應付朱高煦的一手兒,故能振振有辭:“我是說,你哥若有疾,世子才換你的;可他如今無疾,他身體好好兒的,你都胡思亂想到哪裏去了!”
“這、你……唉呀!”朱高煦凶是凶,劣是劣,卻不善言辭,有理講不上去;再說也沒有什麼理可講的。所以高煦隻能捶胸跌足,又哭又叫。“你不講理!你騙人!早知如此,我何必舍出性命救你!……”
好在這是在自己的家裏,事又發生在父子之間。徐皇後終於把父子倆都勸住了。徐皇後要兒子給父親下跪,賠禮。按她的估計,高煦這種頑皮性兒的東西,未必輕易會下跪的。但她估計錯了——朱高煦不僅跪倒,甚且俯伏在地了。他兩手用力地拍擊著地麵,那麼委屈、那麼痛苦、那麼無奈地哭著:
“孩兒不對!孩兒該死!嗚嗚!孩兒早就該死了!我何不死在戰場上?嗚嗚!我是混蛋!我是傻瓜!我這樣兒的混蛋、傻瓜早死了利索!嗚嗚!……”
氣得永樂一跺腳,“哼”了一聲,鑽進內室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