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儼提綱挈領地講了講《五經》。講罷,永樂派內官賜茶水,並擇其要點提了幾個問題。胡儼簡明扼要一一作了答複。那天國子監大院裏黑壓壓的衣冠儒士,見皇上如此謙遜,如此敬儒,感動得真有點兒飄飄然了。
永樂聽完了講課,興猶未盡,又由胡儼陪著,到國子監各處巡視。從洪武朝時對監生就很是厚待了,不僅管膳食,每年還賜以布帛文綺、衣服巾鞋;正旦元宵諸令節,還另有賞錢。打從孝慈皇後在時,就曾以皇後的名義在監中積糧,有二十餘個米倉,用以供養諸生的妻子。監生未娶者,賜錢婚聘,並發女衣二襲,月米二石。永樂一麵聽胡儼介紹情況,一麵吩咐禮部官,從即日開始,監生的待遇還應略作提高。他還特別囑咐,北京的國子監,也要照此辦理——原來,從永樂元年開始,隨著北平改為北京,國家已有兩處國學了。僅此一舉即可看出,皇上對“文治”是多麼地重視啊!
永樂到學生的幾個“號房”略看一眼,又到“講院”檢閱了學生們每月一次考試“四書”、“五經”的卷子,還饒有興味地跟學習外國語言的一部分學生,交談了翻譯書籍的幾個問題。最後,他來到洪武時期樹的一塊碑前。那是太祖訓示太學生的一通敕諭。這塊碑的獨特之處,是洪武爺用他獨具個性的語言親擬,完全是通俗的白話。
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宗訥(宗訥為首任國子監祭酒)做祭酒嗬,學生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著祭酒來奏著恁嗬,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麵去,或充軍,或充役。
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賴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帖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嗬,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淩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麵。欽此!
永樂看罷,才知道了由太祖親手擬的這通聖諭裏藏了個血淋淋的故事。那是當年宗訥定的學規甚嚴,待學生極是殘酷,故曾有人餓死或自縊。於是就有個叫趙麟的學生寫了張“沒頭帖子”以示抗議。結果趙麟被查出來,在國子監裏斬首示眾。永樂在這碑前佇立良久。他心裏話:太祖治國太嚴(連國子監裏都這般嚴酷),建文卻失之過寬,到我這一朝,應該寬嚴適度呢!
視察結束之後,永樂按照禮部的奏請,也在太學裏立了一塊碑。碑文也是由皇帝親撰的。不過,他撰的這辭兒,卻不是洪武帝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洪武帝直來直去,他就有點兒裝腔作勢了:
朕惟帝王之興,必首舉學校之政,以崇道德,弘教化,正人心,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世之尊崇之禮者,非於孔子有所增益,特以著明其道之至大,天下不可一日無也。
……
這兩塊皇帝親擬的碑文並列在了一起,使人們看到了兩朝天子不同的風範。
二
永樂帝祭孔和視察太學的這天下午,又來到文淵閣,視察另一件大事,即《永樂大典》的編纂。
早在三年前,即永樂元年七月初一,永樂帝到太廟祭祖“薦新”之後,就曾召從祭的翰林侍讀解縉等人,講到他修書的打算。他說:“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之中,浩如煙海,不易檢閱。朕想悉采天下之書,將所載事物聚於一起,而統之以韻,庶幾乎考察方便,如探囊取物呢。爾等應體朕意,凡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類,輯為一書,勿厭浩繁。”
話講得很清楚:一是要全,要輯錄各家之言;二是要大,要不怕浩繁。
但是作為總裁官的解縉似乎未能理會其要領,以為皇上意在尊孔重儒,所以未能兼收諸家之學。編纂的進度倒是不慢,翌年十一月即編纂告竣,將成書呈送禦覽。永樂開始還很高興的,特賜名為《文獻大成》,且對修書的一百四十七人都給予賞賜。然而,待他坐下來親自翻檢時,卻不禁大失所望。歎道:“不對了,這哪裏是朕要編的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