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不能濫殺人啦!”
任美人和鄭美人議論的“濫殺人”,指的是那年權妃被毒死後,後宮裏大興殺戮,主犯呂美人及其朝鮮族母親,以及宮中受株連被殺者達四百餘人。殊不知這是一樁冤案。原來,呂美人進宮後,又有商人之女呂氏也被選入宮。呂氏因與呂美人同姓,欲結相好,但呂美人不樂意,呂氏便懷恨在心。適值權妃猝死,呂氏便誣告是呂美人因妒生恨,毒殺了權娘娘。當時禦醫因怕承擔“醫治不力”的責任而丟腦袋(這種事在皇宮中屢見不鮮),便昧著良心證實了權妃確係被人下藥毒害。
這事過去多年了,永樂早把權妃被毒殺的事忘卻了。不料去年這樁舊案又被翻騰出來。
原來呂氏和另一位宮女魚氏與太監私通。消息傳到永樂耳朵裏,他很是不快。按說太監已沒有了性功能,他和宮女的關係僅屬於朋友,皇上大可不必與之計較。但永樂已屆晚年,性格變態,竟極不豁達。他原想將呂、魚殺掉,卻又不舍得她們的姿色,便口頭教訓了一頓。不想呂氏恐懼過甚,又勾聯起她過去陷害呂美人的罪惡往事,遂畏罪自縊。這下事情鬧大了。永樂親自審問魚氏。魚氏便交待出呂氏之死,不僅是因了皇上近來的教訓,而主要是緣於過去的罪惡。於是這件小事便演變成大案。舊案重翻,宮女侍婢一一被拷掠審訊。她們受刑不過,互相亂咬,受牽連被殺者竟多達兩千八百餘人!……
現在任美人和鄭美人天真地認為經過三大殿火災後,皇上肯定反躬自問,不再殺人,如此她們這些可憐的被弄到深宮的年青女子,可以不必在恐怖的氣氛裏生活。然而她們方才的交談,不幸被皇上安插的宮人竊聽到了。於是她們被抓了起來。
說來也真是奇怪——永樂帝日理萬機,光大量的文奏就累得他頭暈眼脹,卻偏有那麼多的工夫兒對付這些宮女。如往常一樣,對任美人和鄭美人的刑訊他要親臨現場。他逼問此二人與哪些宦官相通。不講,就用火鉗夾乳房或臀部。本來宮女與宦官相好,在宮內是司空見慣的,謂之“對食”,彼此稱之為“萊戶”,但永樂卻變得不能容忍。就讓畫工畫了任美人、鄭美人與宦官裸體相抱、親吻的畫兒,貼於各宮,說是要“以警後世”。鄭美人性情綿軟些,老老實實認罪,僅是被斬首,未曾受很大苦楚。任美人卻不行。任美人性情剛烈,她也自知不免一死,臨刑前竟大罵永樂:
“你這老不死的!你自己陽衰,不管用了,我們與年少閹人相好,也不過湊趣玩一玩,何罪之有?你霸著這麼多女人,哪個你能真辦事兒?”
永樂氣炸心肺。他親自用刀將任美人的肉體削成碎片。
永樂殺鄭、任二美人時,是在王貴妃病逝之後。如果王貴妃尚在,她會很好地安慰皇上;而且,連鄭、任二人也未必會遭殺戮。遺憾的是王貴妃不在了。永樂帝不病那才怪呢!
永樂帝感到了深深的悲哀。的確他已經不行了——他不可能堅挺銳猛地刺透女人了。當他脫去龍袍赤條條躺到榻上時,“皇上”這字眼兒添不上力!倒徒令他尷尬和沮喪了。
但越是如此,他越需要女人。現在吃飯時要有宮女伴唱,朝參也須有宮女陪伴(過去洪武帝可沒這種先例)。頻頻令禮部官“訪求在京官員,官民之家女子年十五至二十容止端正、性情賢淑者備王妃之選。”幾乎每年都派太監赴朝鮮挑選秀女入貢。所以,盡管殺掉那麼多女人,她身邊仍是妃嬪成群。
永樂帝痛恨衰老和疾痛。他拒絕它們,藐視或者說恐懼。但卻又不能無視它們的存在。如何才能擺脫它們呢?
他想起了大漠和草原。
他選擇了積極的姿態。要騎上馬,拿起劍,讓漠北的風塵和敵虜的熱血來衝滌衰老,驅走死亡。他相信,當他親征凱旋的時候,他雄性的武器會讓妃嬪們感到恐懼和驚喜。
二
永樂十九年四月十七,是他六十二歲生日,亦即“萬壽節”。因三殿火災而下詔止賀。在他生病的時候,他暗自籌劃著第三次親征漠北。然而,令他驚愕的是,這回兒他幾乎遭到了全體大臣的反對。
戶部尚書夏元吉、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方賓、刑部尚書吳中奉旨共議出師之事。幾個人議了一番,皆感到目前國力空匱,亟須休兵養民,不宜出師。他們的意見尚未來得及上奏呢,皇上急了,單獨召見方賓,詢問北征的準備情況。方賓便以儲糧不足為由,不同意興兵。永樂臉色立時便不太好看。遂又命內侍傳夏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