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帝王魂歸《大風歌》(3)(2 / 3)

夏侯嬰也感慨萬端,這不僅是因為這裏是“龍興之地”,隻封立的徹侯就出了幾十個。這也是他浴血奮戰的地方。他的熱血曾經幾次地灑在這裏。

建國後,劉邦見老父親整日鬱鬱不樂,曾在長安郊外模仿老家豐邑建造了一個小村落,用來安慰老父思鄉之情。可是,那隻是個擺設,怎能慰藉遊子的寂寥、落寞的心呢!

大概是夏侯嬰早早派人通知了沛縣的地方官,他們還沒到達沛城,迎接的群眾就站滿了城門外的郊野,並且鑼鼓喧天。

歡迎的規模當然比不上通都大邑,可是那濃濃的親情是別地方所沒有的。不等禦輦停下,上萬群眾就包圍上來,叫喊聲中,稱呼劉邦什麼的都有。

“啊,劉四哥回來了,四哥下車呀!”

“老四,咱們是一家呀,論班輩,你還得喊我大叔呢!”

“皇帝老哥,可把你盼回來了!”

“能在坐了龍廷後,還回家來看看,就是個好皇帝!”

“聽說您做了皇帝,那些老兄弟還叫您沛公,是嗎?”

劉邦聽了這各種各樣的叫喊,他沒有厭煩,相反的,他感到親切,感到激動,當他從車輦中探出頭來時,已是滿臉淚水了!

夏侯嬰把護衛調上來,將禦輦圍了幾層,然後才與周緤一起,輕輕地把劉邦扶出來。可是幾百侍衛擋不住老鄉們的“衝擊”,隻一會兒,他們就不成陣形了。

劉邦情感激蕩,他大聲地喝斥侍衛們:“你們要幹什麼,擋住朕和老鄉們見麵?怕這裏麵有壞人暗害朕嗎?不會的,絕不會的!朕就在他們中長大,沛城有一大半人認識我劉邦!我們在一起保衛過沛城,我們的血是流在一起的!沒有沛城的老鄉,就沒有我劉邦的今天!”

劉邦的話極為動人,許多人圍著皇上泣不成聲。

幾位老人走上前,大聲地問劉邦:“還認識我們嗎,老四?”

“認識,認識,扒光了屁股我也認識!小時候,咱們可是無惡不作呀!”劉邦說,“我還記得咱們趁夜偷人家的狗,煮了下酒吃……”

“是呀,記著就好,那晚上你可喝得好醉呀,簡直是灘爛泥!”

劉邦與他們一一擁抱。

這時老鄉們又議論起來:“從家裏走時,還是個俊哥兒,回來時怎麼成了老頭兒了?”

“是呀,還又老又瘦!”

“看樣子當皇帝也不是好差使!”

“操心哪,你們說他領兵打了多少仗呀!”

“聽說,他又娶幾十個嬪妃,那些女人都會作踐人的!”

“是呀,老四見了女人什麼也不顧……還不把身子淘垮了!”

泗水郡守和沛縣的縣令很會辦事,他們早晚等皇上與鄉親們親熱得差不多了,才擁到劉邦麵前恭行君臣大禮。

劉邦問他們:“這幾年沛豐地區的收成、生活怎樣?”

他們早就準備好應該回大答的話:“托皇上洪福,沛豐地區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五行八作,百業興旺。老百姓們家家安居樂業!”

“那就好,那就好!”劉邦說,“你們看朕回家來了,鄉親都想見朕,朕也想好好地接待他們,沒有夠大的地方怎麼辦?”

泗水郡守是個精明人,他說;“為了皇上省親,微臣早就建築了一座足夠大的沛宮,如果稍微再做些準備,在那裏宴請皇上的鄉親滿可以了!”

其實,在他到任前,那位已經謝職的郡長就建成了。他建好了沛宮,等待著皇上返裏,可是等到他謝任,等到死,他也沒把皇上等來。

“沛宮?什麼沛宮呀?”

兩位地方官請皇上再上禦輦,跟他們前去沛宮,他們告訴他:沛宮並不遠,就在沛城南郊。

果然,一會兒就到了,劉邦下了禦輦,麵前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飛簷層層,拱門重重,樓閣遏雲,回廊如龍。劉邦站在那裏慨歎道:“啊,這比長安的未央宮還豪華呀!為什麼要建造這麼好的宮闕呢?”

“這都是為了皇上您來省親呀!”郡守這麼說。

劉邦搖搖頭,“如果朕早知道的話,是絕不允許的!”他有些不高興了,“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呀,朕知道鄉親們都是不富裕的。再說,朕還能再來嗎?”

看到劉邦就要發脾氣了,周緤連忙說;“皇上,您不要責備他們,沛豐地區是您的龍興之地,怎能不留點以壯觀瞻的東西呢?將來,您的子孫會常回來省親的,不能讓他們連住的地方也沒有呀!”

劉邦點點頭,長歎一聲走進去了。

從第二天起,劉邦就在沛宮一批批的設宴招待沛城的鄉親們。郡守與縣令知道劉邦很愛歌舞,就從沛城找了一百二十個男孩組成歌舞隊,稍加訓練,要他們在宴會上歌舞助興。

劉邦又想起他的戚姬來,對夏侯嬰說:“如果戚妍在這裏就好了,她從沒到過沛城,曾問朕數次,沛城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