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帝王魂歸《大風歌》(3)(3 / 3)

酒過半酣,鄉親想起劉邦原是歌舞的行家裏手,就慫恿他下場表演。

周繅對他說:“您現在是皇帝了,盡管高興非常,也不可放浪形骸!”

劉邦點點頭:“朕隻給歌舞者擊築吧!”

可是他擊了一會兒意興就上來了,他再也不管周繅的勸囑,手持佩劍下場起舞。他舞了幾趟,就昂首高聲唱起歌來: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起兮雲飛揚,

壯誌已酬兮歸故鄉,

老之將至兮心悲傷!

劉邦激情滿懷,順口吟出了千古絕唱,如果他不是涕淚縱橫,也許還能多唱出幾段。可是夏侯嬰等連忙向前把他扶了下來。

周緤要他回到後麵宮中休息,可是他說:“朕見到鄉親們實是不易,宴會沒散,朕怎能回去呢?——鄉親們,朕雖然建都關中,但萬歲之後,朕的魂魄還是要回來的!”

鄉親們聽他這麼說也十分感傷,一時抽泣之聲嚶嚶不絕。

劉邦抹幹了眼淚又說:“我是從沛縣起義,反秦討楚後而得天下的,今後,沛城就是我劉邦的湯沐邑。我當著父老們宣布:從今往後,沛縣的民眾都將免除徭役,世代不受征調……”

在場的父老一起給劉邦跪下,口呼萬歲!

幾天後,劉邦已宴請了幾批幾百名鄉親,那百餘名童子已把《大風歌》唱起極為流暢,每次宴會,他們都要唱上幾回,蒼涼悲壯的《大風歌》用清亮的童音唱出來,別是一番情昧。因為這首即興的歌充分反映了劉邦的心情,也得到了老鄉們的喜愛,沛城的民眾已人人會唱了。

在這些老鄉中有兩位特殊的客人,她們就是當年供給劉邦白吃白喝的王媼和武媼。宴會中從她們看劉邦時的眼神,就明白她們對皇上還有其特殊的期望。因此,宴會散後,劉邦把她們留下,引她們到一內室中。

兩位老太太哭起來。

當年,她們都曾為劉邦吹噓過,說他是真龍降世,不唯供給他衣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還充當過他的情人。

劉邦說“你們以為我劉邦忘了你們嗎?我說過將來飛黃騰達後會報答你們,說吧,你們有什麼要求?”

兩個人沒有說話,隻是哭。哭得劉邦也忍不住眼淚。

後來王媼先止住了淚水,她說:“我們來時商量過,我們對你沒有任何要求,隻要能看到你,說上幾句話,就心滿意足了!人都老成這樣了,還要什麼呢!”

是的,先不說臉上的皺紋,當年的滿頭青絲也像落滿了銀霜。

“都老了,都老了……咱們還能再見麵嗎?”

武媼這時也擦幹了眼淚,她說:“你那天回來時,我們正在人叢中,當你從禦輦裏探出頭來,我們立刻就哭成淚人兒了……”

“是呀,傷心呀!”

“啊,我們看到當年風流倜儻的劉郎一下子變成了老而且瘦的老頭兒,誰能受得了呀!——劉郎,當皇帝是不是很累,很操心,不如做百姓好呀?”

“是的,做皇帝是很累很操心,可是也很榮耀呀,你們看,如果我沒做皇帝,鄉親們如何能跟著我沾光呀!”

劉邦問她們身下有些什麼子女,年齡多大,並一一記下來。“你們讓他們跟我回長安吧,我要看情形給他們安排些事情幹,幹得好了,少不了他們的榮華富貴。”

臨別時,劉邦賞賜她們每人千金。

在沛城,劉邦雖充分地抒發了自己的激烈的壯懷,動人的悲情,但總的來說是愉快的。他與鄉親們濟濟一堂,回憶起許多往事和熟人,有說有笑,無拘無束,把朝廷上的拘謹和心機都忘幹淨了,就像魚兒回到水裏一佯。當夏侯嬰等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時,劉邦哈哈大笑:“你們擔心什麼?沒看到嗎?朕年輕了,什麼病也沒有了!”

是的,他似乎又回到了年輕時候,有時連自己的皇帝身份也不在乎了,一會兒稱“朕”,一會兒又稱“我”,全看他的意興怎樣。

十數日後,在夏侯嬰、周繅等近臣的催促下,劉邦與鄉親們依依惜別,鄉親們幾萬人圍住他流著眼淚挽留。

劉邦說:“鄉親們,當皇帝有些事也不能自由,長安有一大堆破事等著朕去辦。你們就在家好好地過日子吧!如果有什麼事,就派個人到長安去找朕,朕會給你們一一辦好!隻要是咱們的天下,一切都好說!”聽了他的話,鄉親們都跪下來,哭著高呼:“皇帝萬歲,萬萬歲!”……

已經走出十數裏了,鄉親們還是跟著他,連一冬下的雪都踩沒了。

劉邦隻好又下了輦,對大家說:“鄉親們,劉邦不能在這裏待下去了,我帶來的人太多,父老兄弟供應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