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平定後,陳平說:“要防止呂氏反撲,那就必須除惡務盡,他與周勃商量後,派遣專使持著皇帝的符節到燕國去,處死了燕王呂通,並宣布廢黜魯王張晏,他是魯元公主的兒子。
等這一切做好,陳平說:“該送酈商那老頭兒回家了!”
老頭回家後,已奄奄一息,他老是冷笑,他笑誰呢?笑呂氏的覆滅,還是笑自己的被利用?笑了幾天後就死了。
周勃對劉章說:“現在長安城中已經安定,去告訴你哥撤兵吧,順便也通知楚王。就說現在已是劉家的天下了!”
諸呂被誅,大漢光複。那麼找劉家的哪個子孫當皇帝呢?
這是擺在陳平、周勃與劉家宗嗣麵前的大問題。於是,以他倆領銜,將在京的劉氏宗嗣中的長者召集來,共議這件大事。
現在那小皇帝叫劉弘,是呂雉的孫子,他的嶽父和皇後都被殺掉了,顯然他不宜再做皇帝。不僅這樣,惠帝的那幾個所謂兒子。如封為列王的劉太、劉強、劉朝,都是呂後弄來硬塞給惠帝的,誰也不知是不是劉家的種?如果他們長大,必然會起來報仇,所以必須將他們一律廢黜才令諸位老臣放心。
首先被提出來的皇帝人選是劉襄,他是現任齊王,是高帝長孫,論資格是有了。可是他的叔叔劉澤立刻站出來反對。他當然不能把劉襄騙他到臨淄,又逼他交出兵權的事說出來,但他的理由也夠厲害的。
“呂氏為什麼能夠在高帝死後不久,就囂張起來,差點兒把劉氏江山奪了去?就是呂雉的娘家壞人太多了!”。他扳著指頭數了一下。“齊王劉襄,他家裏也不好過呂家,比方說,他舅舅就是個有名的壞蛋,是隻戴著帽子的老虎!假如你們立劉襄為皇帝,就不怕又為劉家找來個像呂家那樣的外戚嗎?”
劉澤的幾句話說得大家頭皮都麻了,剛剛經曆了呂後專政的人,一提這事就害怕,於是,劉襄被否定了。
劉邦活著的家人中以劉交的輩份最高,可是他病得快要死了,不能來長安參加這個重要會議,這時最年長的就算劉澤了,他說話是很有分量的。
他知道阻止劉襄稱帝,會惹著劉襄一家,其中就有劉襄的弟弟、誅呂幹將劉章。但他很會收買人心,他立刻提議,將劉章拜為趙王,將劉襄的另一個弟弟劉興居拜為梁王。這樣兩人就不會為他們的老哥抱不平了。
大家開動腦筋,繼續搜索、掂量著劉邦的子孫。
活著的兒子中還有兩個人,他們是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恒。
劉澤還是搶先發言,他說:“現在高帝健在的諸子中代王年紀最長,而且生性寬厚仁慈,而他的母親薄氏也是人所公認的恭謹良善,立高帝年長的兒子又是名正畜順的……”
劉恒的母親薄氏原是魏王的小妾,魏王死後,劉邦看上薄氏的姿色就把她納了。人們也沒聽說她的娘家有什麼不堪的人,就都同意了。
大家沒有意見,陳平、周勃、劉澤等人商量著悄悄地派人到代地,召代王劉恒母子來長安。
薄妃失寵後,她就韜光養晦,不再在宮中露麵了,兒子被封立為代王,盡管代地較苦,她也跟隨兒子來到這裏,除了太上皇與皇帝的喪事,她幾乎從不來長安。即使這樣,他們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惟恐驕橫、陰鷙的呂後算計著他們。
可是他們終於逃過了呂氏集團的毒手。
薄後的確是很仁慈,善良的,他教導兒子對百姓輕徭薄賦,與民體息,並實行黃老那一套無為而治,使代地這幾年有很大的發展,他們的生活也極簡樸,從不無故騷擾百姓,所以,代地人都稱頌他們的恩德。
當朝廷使團來到他們麵前時,帶給他們的消息不是使他們高興,而是驚恐。他們覺得自己平安的生活被打亂了。
當使節告訴他們母子說:專權的呂氏集團已被粉碎,朝中大臣再三考慮,決定擁立代王繼承大統。
這就與後來的皇帝繼承皇位很不相同,劉邦是諸侯擁立的,惠帝也走過這樣的形式,現在的代王更是體現了群臣擁立的傳統。
劉恒躊躇不安地問自己身邊的臣僚說:“我怕那些老臣,高帝在時,他們常常不聽高帝的話,惠帝時,他們那架勢幾乎與皇帝平起平坐,現在又一舉消滅了呂氏……”劉恒的意思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說:我到長安當了皇帝,還不是那些大臣手中撥弄的玩物!
郎中令張武也有這樣的擔心,他說:“周勃、陳平等功勳大臣,既懂軍事,又多權謀,野心勃勃,從不以得到的權勢為滿足。過去,他們害怕高帝和高後才不敢輕舉妄動。現在他們舉兵遍誅呂氏,弄得滿長安城裏都是鮮血,是很可怕的。對他們可不能輕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