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獨立思考,不要人雲亦雲”
李達對馬克思主義的忠誠還表現在他在複雜的理論鬥爭中,隻服從真理,而不隨波逐流去違心地和無原則地附和那些來頭很大的錯誤見解和錯誤傾向。他不止一次地說過:“一個理論工作者如果動動搖搖,今天這麼說,明天那麼說,牆上一兜草,風吹兩邊倒,那是假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真馬克思主義者。”
1958年,當有人片麵誇大群眾學哲學的成績,否認和貶低係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和從事專業的哲學教學的重要性時,他並不因為某些領導人支持這種做法就盲目地讚成。對於當時理論界出現的否定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的錯誤觀點,他也是抵製的。他對於當時存在的不重視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和研究的傾向,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在《掀起理論學習的高潮》一文中,他明確地指出:“我們有不少的理論工作者,不肯花一點時間氣力去認真理解經典著作和黨的文件,有的人寫文章大罵按勞分配,大罵物質利益的原則,說這是‘見錢不見人’,是‘鈔票掛帥’,是‘錢能通神’,有的人給資產階級法權殘餘列舉了若幹條‘罪狀’,主張立即消滅……這樣的解釋和說明不過是抒發個人的感情,根本不是科學研究。”
1958年以後,一些高等學校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不斷地搞政治運動,並在學生和教師中大拔所謂“白旗”,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這些情況也波及到武漢大學。作為校長,李達非常痛心,並多次提出“要馬上改”。
李達對理論戰線上的錯誤思潮的批判曆來是旗幟鮮明的。但是,當看到批判的矛頭、批判的目的和方法本身是錯誤的時候,他決不盲目地去投入這種錯誤的批判。
上個世紀50年代末,我國哲學界開始了一場關於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的大論爭。倡導和擁護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的唯物論的文章充斥報刊,並從學術之爭逐漸演變為對持反對論者的政治迫害。
作為我國馬列主義理論界的魯迅、我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采取了鄭重的態度,沒有直接參加這場論爭。但是,他對於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是非常清楚的。他與原中央黨校校長、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楊獻珍“神交”已久。在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李達曾對楊獻珍說:“怎麼搞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論,怎麼現在人們都說是唯物論?”楊獻珍聽後,會心地笑了。他於1987年7月在為王炯華所著《李達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一書所作的序中回憶道:“老實說,當時堅持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論的隻有我們少數幾個人,頗感有點孤立。聽了李達的話,如聞空穀足音,我精神為之一振。同時,我也感到,在當時情況下,李達這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真是卓卓如野鶴之立雞群,可欽可佩。”
在李達主編《唯物辯證法大綱》期間,關於所謂“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大論戰達到了如火如荼的白熱化程度。他的編書助手們在極左思想的影響下,當時認為這是一場“嚴重的階級鬥爭”,應該積極參加批判。但見李達態度冷淡,無動於衷,很不理解。不久,蘇聯一家電台播出“中國老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在這場鬥爭中沉默了”的消息。他的助手們把這個情況告訴他,建議他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表明態度,並且要反映到《大綱》裏去。校黨委書記根據上麵的旨意上門做他的工作,說在中蘇“論戰”的背景下總該表個態吧!可是李達卻說:“這樣的批判文章我不能寫!”1963年9月24日,李達還從北京寫信給助手陶德麟特意提到:“在對立統一規律一章中不要提‘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的問題。”在楊獻珍遭受批判,身處逆境的日子裏,李達曾向他的助手們伸出拇指說:“楊獻珍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