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右任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實踐活動是他的整體思想及其社會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成為民國教育乃至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的寶貴財富,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幾方麵:
愛國主義是主線
於右任很少說教育足以救國,但無時不在表達要教育民眾愛國的思想。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他的詩作及教育言論中,而且在其廣泛的教育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說“欲報國家,有心無學,皆涉空想”,“國事到為難處,我每感痛苦者,即所學不足以應變”,“以後用功,要往切實處做才是”。字裏行間流露出以學報國的赤子之情。在就任靖國軍總司令時,於右任在總司令部下設立教育處,大力發展地方教育,並將兩者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將救國寓於新教育的創設之中,吸引了各地的進步青年。就任“駐陝總部”司令以後,於右任積極開展平民教育,促進了教育與革命的進一步結合。1927年4月,“駐陝總部”成立了以共產黨員楊明軒、王綬金等為首的“強迫平民教育籌備會”,宣布平民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國民實際鬥爭人才,實現民族、民權、民生主義,達到世界革命。4月18日,在西安蓮花池,召開了聲勢浩大的強迫平民教育運動大會,於右任在大會上發表演講,提出了“教育社會化、教育革命化”的口號。於右任在他參與創建的學校中,積極為學生創造充分自由地思索革命、探索國家前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自由氛圍,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自治能力、參與精神,激發學生對國家前途、社會改革的熱情,上海大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上海大學“不是一個死讀書本的學校,而是一個與革命密切結合的新型的社會學校”。1923年8月,提出辦學的目的在於認識社會、改造社會。因此,上海大學應當具有時代性、革命性,才能擔負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和革命的責任。它的立校精神著重理論與實際結合,平時教學特別強調使學生讀活的書。社會學係對馬克思學說作係統的講授,並以講學與行動相結合,頗具號召力。學校的學生會組織嚴密,學生把宣傳救亡圖存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參與街頭巷尾的講演,散發進步的刊物、傳單,起到了喚起民眾、組織民眾的作用。
創辦報紙,利用輿論,致力於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影響範圍是有限的,在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艱難歲月中,如何使大多數民眾從愚昧落後中解脫出來,是時代對教育家提出的嚴峻課題。於右任認識到辦報有助於新知識學習與新思想的傳播,並能啟發民眾覺悟、轉移社會風尚和習俗。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報》創刊,於右任任經理。該報試圖“以祖宗締造之艱難和曆史遺產之豐富,喚起中華民族之祖國思想”,“激發潛伏的民族意識”,它以革命主張為“經”,以優美文字為“緯”,持論公正,曾用大量篇幅介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和政治口號,主張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針砭清政府的黑暗腐敗以及預備立憲的騙局,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號召國人挽救危亡,救國強民。還開辟了學校動態與體育新聞等新欄目,吸引著廣大青年學子。《神州日報》自籌創之日即與複旦和中國公學不可分。於右任指出,“複旦、中國公學創立後,因用這兩個大學作基礎,由母校中聯絡八個人出來,開辦了《神州日報》。從此,早起去吳淞教書,下午歸來辦報。《神州日報》的主筆多為複旦和中國公學兩校的同學。這說明《神州日報》與教育是相互促進的。
1909年5月15日,《民呼日報》創刊,於右任自任社長。該報以“為民請命為宗旨,大聲疾呼,故曰‘民呼’”。於右任稱民呼即人民的呼聲之簡稱,於革命運動上為一鮮明的標幟,於文學技術上亦為大膽的創作。1909年10月3日,在英租界出現了一種名為《民籲日報》的新報紙,這是於右任創辦的第三份報紙。於右任以“海”為筆名發表了宣言書,表示“予將手執斑管以經營八表兮,用求墜鼎而複我金甌。彼邦人父老有以教予小子兮,同協力而以力,扼此橫流。”該報以“提倡國民精神,痛陳民生利病,保存國粹,講求實學”為宗旨。出版雖僅48期,但以大量篇幅披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覬覦中國領土的野心和種種侵略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