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歡迎馬占山的集會上,94歲的馬相伯親自參加,他激情地斟滿了一杯酒,站起來說:“這第一杯酒是恭賀馮玉祥將軍收複察哈爾四縣,並盼望他更多收複失地。第二杯酒才是歡迎馬占山將軍。”“九·一八”事變不久,馬相伯發表《為日禍敬告國人書》,提出全國人民“自贖自救”、“自息內爭,共禦外侮”、“對內絕對不多枉費一槍彈,對外必不許嗇惜一槍彈”的著名主張,反對國民黨的內戰政策,他曾提出《國難人民自救建議》和《實施民治促進憲政以紓國難案》,並發起組織中國民治促進會、江蘇國難會和不忍人會。先後在上海《申報》上發表了《新年告青年書》、《泣告青年書》、《為日禍敬告國人書》等主張不買日貨,研究科學,喚起民眾,號召為抗日將士勸募義捐。1932年“一·二八”滬抗戰時,土山灣地處華界,親友請他遷居租界以保安全,馬相伯謝絕,獨居危樓。樓前廣場,曾落敵彈,他處之泰然。在馬相伯建議下,丹陽旅滬同鄉會從戰區搶救難民3000多人陸續遣返回鄉。馬相伯對家人說:“國家存亡,不單不是匹夫有責,你們婦女也有責任。”
在他的啟示下,他兒媳等聯絡了幾位婦女自己買了一些醫療用品,在震旦大禮堂辦了傷兵醫院,多名戰士傷愈歸隊。十九路軍蔡廷鍇派參謀長張仲昌向馬相伯兒媳致謝,馬玉章也得了全國紅十字獎。淞滬戰役後,日酋鬆津中將在開慶祝會時被朝鮮誌士金某炸斷了一條腿,日寇猖狂地在上海四處追捕,金某處境很危險,馬相伯兒媳贈送盤纏並設法救他逃出上海。
對於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馬相伯非常不滿,曾經說:“終身委員長就是皇帝,委員長做了這許多年,失地也失得不少了,難道委他的人民不應該有所表示麼?”蔣介石50歲時,曾托很多人求馬相伯給他寫個“壽”字以討吉利,馬相伯不肯,學生林騶勸道:“先生給他一點麵子罷!”馬相伯以“吉一時”三字合成一繁寫“壽”字,旁注“籠罩一切時期,無往不利。”蔣介石得到後大喜,如獲至寶,又派人向老人家道謝。人走後,馬相伯哈哈大笑,兒媳感到奇怪,便對女兒馬玉章說:“看你爺爺的高興勁兒啊!”馬相伯的臉拉長:“你胡說什麼了,我笑的是我叫這小子‘吉一時’,旁注的‘無往不利’,是說不論什麼時候都無‘望’不利了,可他還很高興,這不可笑嗎?”從此“這小子”三字成了馬相伯稱呼蔣介石的別名。
馬相伯看到震旦學生朱叔和曾問他:“這小子會打仗不會?”“這小子打仗了沒有?”朱叔和開始不明白“這小子”是誰,後來才明白是指蔣介石。1932年,馬相伯參加宋慶齡、魯迅等組織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4年,馬相伯95歲生日,少長鹹集,群賢畢至前來祝壽,26人合起來共1470歲,大家稱之“千歲集”,馬相伯首製一詞,調寄《千秋歲》詞雲:“江山破碎,望眼空垂淚,吾老矣,言何忌!椎難沙浪博,筆柱鋒頭出,傷心也、史(魚酋)已死春秋弛。國難無時已,有酒今朝醉,少長集,群賢萃,老髦耆耋艾,醵成千歲,君知否?掀髯一笑昭光逝。”吳興姚勁秋丈作白雁圖,金山高吹萬丈作鬆壽圖,陸規亮首製長歌為壽,沈信卿、黃炎培、陳陶遺、高吹萬、沈思齊、王培孫等都有詩,之後大家合影。
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界人士組織救國會,由於馬相伯的社會地位和救國熱情,被公認救國領袖,一切通告,文件均由他領銜。1936年7月,他與宋慶齡等發了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政治犯,建立抗日統一政權。全國各界救國會第二次執委會是在馬相伯寓所樂善堂開的,馬相伯特別寫了“恥莫大於亡國,戰雖死亦猶生”的對聯送給出席的各委員。
同年11月,救國會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沙千裏、史良、章乃器、王造時七君子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時,馬相伯和宋慶齡、何香凝等發表宣言呼籲愛國無罪,他又打電報給馮玉祥,其中有“老夫願以頭顱作保。”蔣介石對於右任說:“你先生鬧得實在太凶了!”於右任不得不叫天主教主教來南京,由主教於斌出麵請他到南京襄理教務。馬相伯聽說江南教區有了中國主教,很高興地說:“我是中國人,應該歸向中國的教區去!”他不顧眾人的勸阻決定去南京。宋慶齡懂得老人的心意,便說:“馬先生既然答應去南京,就讓他去罷,在南京也一樣可以和我們領導抗日之運動的。”
1936年11月24日,馬相伯離開上海,清晨之時,宋慶齡對馬相伯秘書萬國華和馬家人說:“你們要千萬照顧好老先生身體,老先生是國寶呀!”馬相伯在赴南京時,將他在上海寓所樂善堂全部藏書8700餘冊,捐獻給丹陽相伯圖書館。在交付藏書時,他向家人懇切囑咐注意五點:(1)過目成誦,是人們的天才,讀書得間,在人們的學習。(2)兀兀窮年,方知老夫手不釋卷的回味。(3)鑽在故紙堆中,要活讀,才免做蠹蟲。(4)學海茫茫無梁筏,留心我下的苦功夫,便知所選擇。(5)有些書成了海內外的孤本,應該愛惜更加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