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京城的多家報刊都刊載過一則笑話,說的是啟功身體欠佳,訪客不斷,不勝其煩,就以一貫的幽默寫了一張字條貼在門上:“大熊貓病了,謝絕參觀!”來客看過,會心一笑,轉身便走。這笑話越傳越廣,不少人信以為真。啟功為此特地在《光明日報》上“辟謠”。他說,“其實我寫的是這樣四句:啟功冬眠,謝絕參觀,敲門推戶,罰一元錢。大熊貓是國寶,我這有自知之明,哪敢自稱國寶呢?”事實上,啟功曾因訪客不斷,幹不了正事,隻好東躲西藏,到處“流浪”。著名漫畫家丁聰得知他的窘況後,特地畫了一幅漫畫,題為《大熊貓病了》,贈給啟功。啟功後來病了,也確有好心人寫過一張字條貼在他家門上,人們以訛傳訛,就傳成啟功自己寫的了。

啟功堅持不受“國寶”的高冠,對“國學大師”的尊稱也是從不接納的,他說:“我不敢接這頂大帽子。這帽子一扣就要戴到我的腳麵上去了。帽子被後人摘下來或是帽子自己掉下來都是自找痛苦和惡心的事情。”

啟功有一方古硯,硯上有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啟功即將自己小小的臥室兼書房命名為“堅淨居”,自號“堅淨翁”。“堅”、“淨”正是啟功人格精神的真實寫照。啟功幽默、謙遜、隨和。平素接觸啟功的人,大多為他的平易近人、彬彬有禮所感動,但啟功在原則問題上卻從不隨波逐流,隨聲附和。他是真正的“柔中寓剛”。同時,啟功又像一條靜謐的河流,寧靜平和,清澈見底。他於名利有著超然物外的曠達和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人頂禮由人罵”。對於人們奉贈給他的各種稱號,他一概不承認,隻認定自己是一個教師。他幽默地說,我沒有這“家”那“家”,我隻有一個家,就是師大小紅樓的這個“家”。啟功一生清貧,粗茶淡飯,視名利富貴於浮雲,他自撰的那篇有名的《墓誌銘》表達的即是這種胸襟。

在書畫界,啟功的菩薩心腸是出了名的。他自稱“不打假”、“不走穴”,對冒啟功之名的贗品也不追查。有一天,啟功到榮興畫廊參觀,見畫攤上擺滿了現代名人字畫,有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人的作品,每個攤位都有。一位攤主是老太太,見啟功進來,對旁邊的人說:“這老頭好,這老頭不搗亂。”意思是不找他們的麻煩。還有一次,在字畫市場,有人拿著幾幅署名啟功的書法作品,問啟功是不是真的。啟功說:“寫得好的是假的,寫得壞的是真的”。

1990年,為籌資助學,啟功給學校捐出書法作品100件,繪畫作品10件,在香港義賣後,籌集30萬美元。有人提議該助學基金以啟功之名命名,啟功堅決不同意,而是取恩師陳垣書齋“勵耘書屋”中的“勵耘”二字設“勵耘獎學助學基金”。啟功的義舉在教育界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