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故居

什錦花園胡同屬東城區景山地區,是東四北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的第五條胡同。胡同東段曲折,自東向西溝通東四北大街和大佛寺東街,長六百多米。明代,胡同西段稱“紅廟街”,東段稱“適景園”,因成國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園林“適景園”而得名,清乾隆時稱“石景花園”,宣統時稱“什錦花園”,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什錦花園胡同”。

什錦花園胡同21號,舊時的門牌是什錦花園10號及10號旁門,在胡同中段北側,坐北朝南。

據房屋檔案記載,當年該院是兩座院內相通的四進院落,共有房屋140.5間,占地麵積近5000平方米。西院為主體建築,有倒座南房10間,東頭3間倒座南房為三開間府門,門牌為什錦花園10號;一進院有東、西廂房各3間,7間北房為帶抄手廊的瓦房,中間1間作為北房腰廳連接二進院,二進院和三進院均為有遊廊連接的四合院;四進院的北牆西段建有罩房。東院是配院,為兩進院;一進院有倒座南房7.5間,在“巽”位建廣亮大門,門牌為什錦花園10號旁門;院內西側有過道與西院相通,與西院府門及3間東房又構成1個小院,北側建有垂花門連通二進院;二進院西部是3個不規則的小院,東部中間有9間平頂磚房,平頂磚房的北麵是堆有山石的花園。

此宅原為啟功的曾祖溥良的宅第,啟功出生於此,並在此生活了10年。

溥良是和親王弘晝之後,生於鹹豐四年(1854年),因襲爵遞降,隻被封了個“奉國將軍”,僅靠“奉國將軍”的俸祿已難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溥良決定另謀他途,走科舉入仕的道路。可是,清代製度規定,有爵位的人不能在科場求取功名。於是,溥良辭去封爵,參加科考,中舉登第,入了翰林,先後任過理藩院左侍郎、都察院滿右都禦史、禮部滿尚書、禮部尚書、察哈爾都統等職。溥良在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先後“駕崩”。作為主管禮儀、祭祀的最高官員,溥良在慈禧太後臨終前日夜守候在慈禧下榻的樂壽堂外,看見並詢問了太監奉慈禧之命給被軟禁在中南海瀛台的光緒送去一碗“塌喇”。之後不久,隆裕皇後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接著樂壽堂內哭聲大作,表明慈禧已經咽氣。啟功說:“光緒皇帝在死之前,西太後曾親賜他一碗‘塌喇’,確是我曾祖親見親問過的。這顯然是一碗毒藥。”可見,光緒皇帝被毒死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1923年,卸任多年的溥良病故,不久,10歲的啟功隨著他的祖父、母親和姑姑搬出了什錦花園10號,搬到了安定門內方家胡同。後來,此宅成為漢奸、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副主席李守信的房產。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什錦花園胡同21號的原有房屋被全部拆除,在原址建成了3座六層單元式居民樓,門牌仍為什錦花園胡同21號。

啟功草書千字文的故事兩度拜師一波三折

“事實上,啟功沒有正式地收過哪個書法學生,”金煜告訴記者,“但是受過他教誨的人卻有千千萬萬,尤其我很幸運,能得到啟功親自地言傳身教。”金煜至今還記得啟功手把手教他書法的場景,啟功還親自為他用鉛筆修正書法作業,“可惜我那時不懂事,拿毛筆照著啟功修改的部分描寫了一遍,也沒能保存下來這珍貴的手稿。”

最初得以拜會啟功,金煜說完全是幸運之神對他的眷顧。跟啟功學習書法前,金煜曾隨金禹民學習篆刻、書法及雕鈕。金禹民是著名的篆刻大師,深得壽石工真傳。金煜在老師的影響下,對篆刻和書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金煜剛上中學的時候,有一天去西單舊書店買繪畫方麵的書籍,正挑著書,旁邊走過來一個人,對他說:“這位小朋友,你喜歡畫畫吧?我給你介紹個老師好不好?”金煜看著這位和善的陌生人,滿臉疑惑。這時書店老板趕緊說:“這位可是咱們北京有名的畫家金協中,你還不趕緊答應?”金煜一聽,欣喜地滿口應承下來。後來金協中首先給金煜介紹的並不是啟功,而是著名的工筆畫大師馬晉,但金煜學畫了幾次之後覺得自己不太喜歡過於精細的畫法,就跟金協中說了,金協中說:“那好,我就介紹你去啟功那裏學山水畫吧!”可惜時值1957年“反右”的特殊時期,金協中的承諾還沒有來得及兌現,他就被下放到新疆博物館,這件事情也就這樣被耽擱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