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盛宣懷大事年表(1)(1 / 2)

1860年2月,太平軍將至常州,盛宣懷隨父母逃往江陰長涇鎮,再逃至鹽城。時盛康正權湖北糧道,派人接到湖北。

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盛康任湖北鹽法道,四川與淮北互爭引地,長期相持不下,盛宣懷建議川、淮並行,難題得以解決。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學。當時先後擔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嚴樹森都是經世派著名人物,軍務、吏治嚴明整飭,冠行於各行省。盛宣懷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時濟世自期,“生平事功基於此矣”。

1866年,盛宣懷與二弟一起回武進縣應童子試,雙雙入泮。

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懷鄉試落第,意頗怏怏。盛康家居守製,一意為惇宗睦族之事,設義莊,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盛宣懷也都參與規劃。

1870年4月,湖廣總督李鴻章帷幄需才,無錫楊宗濂京卿寫信給盛宣懷,招他入李鴻章幕府。李鴻章本來和盛康即為好友,一見盛宣懷更是深為器賞,派委行營內文案,兼任營務處會辦。盛宣懷像機要秘書一樣隨侍李鴻章左右,磨盾草檄,頃刻千言,同官皆斂手推服。不久,天津教案發生,外國以武力相威脅,清政府調李鴻章率部開往河北備戰。盛宣懷隨行,每日與淮軍大將郭鬆林、周盛傳等討論軍事,曆練日深,聲譽日起。接著即被奏調會辦陝甘後路糧台、淮軍後路營務處。盛宣懷以議敘主事改候選直隸州,其從軍才一年多,即保升知府,升道員,賞花翎二品頂戴。

1871年,畿輔大水成災,盛康倡捐棉衣、賑米,命盛宣懷至淮河南北勸募集資,購買米糧,由上海運往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辦理賑務之始。

1872年5月,盛宣懷見李鴻章、沈葆楨在議複閩廠造船未可停罷折內,皆以兼造商船為可行,即建議他們速辦。李鴻章深以為然,命盛宣懷會同浙江海運委員朱其昂等擬訂章程,呈交江、浙督撫,他們也交相讚成。李鴻章於是劄委盛宣懷會辦輪船招商局事宜,兼管運漕、攬載。這是盛宣懷辦理輪船航運之始。8月,盛宣懷應北闈鄉試,又名落孫山。

1874年,以直隸水災賑撫案敘勞,賞加布政使銜。

1875年秋,直隸總督李鴻章會同湖廣總督李翰章、兩江總督劉坤一劄委盛宣懷督辦開采湖北煤、鐵礦務,仍兼理招商局事,這是盛宣懷辦理礦業之始。

1876年6月,盛宣懷隨李鴻章至煙台,與威妥瑪談判馬嘉裏案,多所讚畫。英商在上海擅築吳淞鐵路,李鴻章派盛宣懷至上海與梅輝立談判。8月,匆匆應秋試,出闈,即與梅輝立定議於南京,以28萬餘兩銀買斷,將鐵路拆毀。榜發,又未考中,盛宣懷從此絕意科舉,不再應試。

1877年2月,盛宣懷以直隸盡先補用道稟請赴部引見。李鴻章奏稱盛宣懷心地忠實,才識宏通,於中外交涉機宜能見其大,其所經辦各事,皆國家富強要政,心精力果,措置裕如,加以曆練,必能幹濟時艱,為國大用。當時,河北、山西、河南等省連年大旱,赤地千裏,河間府災情嚴重,李鴻章奏派盛宣懷與李金鏞辦賑。

1879年10月,盛宣懷署天津河間兵備道,首先綜理賑務,集捐數十萬發放。還裁革天津縣書差供應各項積弊,建廣仁堂,留養孤兒,設戒煙局,戒除萬人。李鴻章欲效法外國以自強,常與盛宣懷商討。盛宣懷認為必須興辦鐵路、電報。鐵路較難,宜稍緩,電報應急起圖功。李鴻章說這也是他的願望,請盛宣懷協助辦理,這是盛宣懷辦理電報之始。盛宣懷請李鴻章照招商局辦法招集商股,奏設津滬陸線,設電報學堂。

1881年冬,津滬陸線竣工,李鴻章奏派盛宣懷為總辦。

1882年,盛宣懷請假回南方。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清政府命在籍守製的李鴻章馳赴天津,部署軍事,署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函招盛宣懷銷假回津。英、法、德、美各國請設立萬國電報公司於上海,擬添由上海至廣東各口及寧波、福州、廈門、汕頭海線。盛宣懷要求勸諭華商自設以爭先,李鴻章遂派盛宣懷至上海,次第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