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春,李鴻章回合肥葬親。法國侵略越南,中法關係驟然緊張。清政府命李鴻章駐上海,統籌全局,盛宣懷參與機宜。7月,李鴻章回直隸總督署本任,盛宣懷隨同抵天津。李鴻章計劃興辦海軍,盛宣懷繕具條陳,得到讚許。兩廣總督張樹聲奏調盛宣懷赴廣東辦理沙麵案件,閩浙總督何璟、福建巡撫張兆棟奏調盛宣懷赴福建重用,李鴻章上《奏留盛宣懷片》,稱盛宣懷精明穩練,智慮周詳,於交涉重大事件,洞悉症結,是以經辦數事,剛柔得中,不為撓屈,曆著成效。今之熟悉洋務者,往往於吏治、民生易生隔閡,究之洋務與吏治,不應分為兩途,盛宣懷施措鹹宜,經權悉協。李鴻章曾保薦他堪勝關道,兼備使才,如試以通商繁劇之地,曆練數年,當能宏濟艱難,緩急可恃。盛宣懷認為李鴻章是他畢生第一知己,更加感激自勵。5月,李鴻章奏準盛宣懷署理津海關道。海關道任內,盛宣懷挪金州礦款以濟閩、粵電線之急,部議為辦理含混,鋪張失實,科以降級調用處分。左宗棠初入軍機,正奏保盛宣懷才堪大用,乃再請查明妥議。李鴻章、曾國荃奉命複查,為盛宣懷辯解,改為降二級留任。
1885年7月,盛宣懷總理電線成績卓著,李鴻章奏請獎勵,以海關道記名簡放。盛宣懷請將招商局運漕水腳照沙寧船一律,並準回空貨船免稅,經李鴻章、曾國荃奏準分別依行。翌年6月,授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監督。
1888年7月,駐天津法國領事林椿奉其政府命令,至煙台與盛宣懷談判雲南、廣東邊界與越南北圻接線事件,10月,訂立條約,經李鴻章奏準。
1891年5月,因倡捐勸賑,賞頭品頂戴。
1892年,調任天津海關道,兼津海關監督,前後到煙台同法國駐天津領事林椿談判滇、粵邊界與越南北圻接線事件,訂立條約;赴上海為招商局與怡和、太古訂立齊價合同;在被焚的上海織布局原址設立華盛總廠,又勸告華商分設大純、裕源、裕晉等紡織廠,李鴻章奏請以盛宣懷為督辦。
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盛宣懷曾建議仿歐洲瑞士之例,由數大國公同保護朝鮮,格於清議,未被采納。他曾屢次要求起用宿將劉銘傳,清廷初不以為然,事急召之,劉不出。還曾要求募德國軍官,訓練新軍;購買快船,協助海軍。盛宣懷奉委辦理東征轉運,有人參劾他采辦兵米,侵蝕浮冒。李鴻章查複奏稱,前敵軍米奏明飭由直隸按察使周馥、道員袁世凱就近在遼寧采辦,無從浮冒,至天津招商局北棧被火所毀,商米、雜貨,均係客商存件,並無官米在內,盛宣懷無從侵蝕。在平壤戰役中,盛宣懷五弟盛星懷陣亡,盛宣懷憂勞憤激,一病幾殆。
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盛宣懷以宿疾頻作,未老先衰,陰有退誌,屢請開缺,不準。後在天津創辦頭等學堂、二等學堂,即北洋大學堂。
1896年2月,劉坤一招盛宣懷至南京,商議新政條陳。隨後張之洞約往湖北,商議鐵路、鐵廠等事。遂奏準由盛宣懷接辦湖北漢陽鐵廠,任鐵路總公司。9月13日,光緒帝召見盛宣懷,談修築鐵路、練兵、理財、育兒等事。光緒帝傾聽動容,說諸臣皆不知之,患在因循耳。次日,即命直隸津海關道盛宣懷開缺,以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務,補授太常卿。同年臘月,鐵路總公司成立於上海,奏明先造盧漢幹路,其餘蘇滬、粵漢次第開造,不再另設公司。次年12月,調大理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