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學生糖果

陶行知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製止了他,並要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王友已經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了,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異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的手裏,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驚異了,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後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說:“你能正確的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隻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懷揣著糖果離開校長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難想象!

舍得一切辦學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視國民教育,認為“教育是共和國的保障”,因此,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這一大事中來。

1923年,他組織了平民教育促進會,編寫《平民千字課》,奔波於全國十幾個省市,致力於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課》作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裏,勸家家戶戶都要識字讀書。他活動的經費多數都是自己寫書得的稿費。

一次,他得到了1萬多元稿費,拿回家鎖在櫃子裏,承擔著所有家務的妹妹看見了,問他:“家裏有老有小,錢也不多,能不能留1/4給家裏用?”

陶行知想了想,溫和地說:“我要去南京勞山腳下辦曉莊師範,這錢要作為辦學的經費。我們家雖窮,粗茶淡飯還能維持。中國34000萬農民非但沒有飯吃,更沒有文化。用這錢去辦學校,是為農民燒心香,是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幫助他們。你在家裏省著點用,算是幫我去辦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

1927年,陶行知辦起了曉莊師範學校,開展鄉村教育活動。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武力封閉了這所學校,還通緝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工學團”、“勞工幼兒園”,繼續推行中華普及教育運動。

1939年7月,中國正是抗日戰爭時期。陶行知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為難童創辦育才學校,在普修課外,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兒童,開設音樂、戲劇、繪畫、文學、社會、自然、舞蹈等課,培育人才。這個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專門人才。當時政治形勢緊張,經濟非常困難,為了把學校辦下去,陶行知經常要為募集資金四處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艱苦。

盛夏的一天,學生高纓聽說書店到了一些好書,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認識路,就想請陶行知陪他一起去。他來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驚:先生打著赤膊,臉上、身上流淌著汗水,正在伏案疾書。高纓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來意告訴先生,沒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現在不成。”高纓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時最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也最願意幫助人,今天是怎麼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著晾在窗外的襯衫說:“我很高興陪你去書店,可是我的襯衫還沒有幹。過一個小時你再來,好嗎?”高纓望著那還在滴水的白襯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說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興地回去了。

過了一個小時,陶行知穿著還沒幹透的白襯衫,笑嘻嘻地來找高纓。高纓還躺在床上生悶氣呢,見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後來,高纓還是想不通,就去問副校長馬侶賢。馬先生說:“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個名人,可是有誰知道,他為了你們這些孩子,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堅持辦學,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褲子都送到當鋪去了,換來的幾文錢解決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隻有一件像樣的襯衫,這也不稀奇呀!”高纓聽著馬先生的話,眼圈紅了,他的耳邊又響起了陶行知上課時講過的話:“為了勞苦大眾,我們吃草也幹;為了受苦小孩,我們要飯也幹!”他的眼前出現了陶行知和同學們一起喝稀飯,鼓勵大家“勒緊褲帶共度難關”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為了辦學,先生舍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