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湖西儒將”和他的抗日詩稿(1 / 3)

詠湖西抗日起義兼送文盛同誌東歸

蘆溝炮火接平型,

血染徐淮草木腥。

隻學陳王能奮挺,

漫言文士不知兵。

旗傳義勇聯蘇魯,

軍號人民薄死生。

湖上漁翁勤結網,

佇看指日鎖長鯨。

1938年5月,台兒莊決戰後,徐州淪陷。日軍便向徐州四周農村進行瘋狂的“掃蕩”,所到之處,屍骨遍野,血染焦土,真可謂“血染徐淮草木腥”。當時,魯西南“南四湖”(南陽湖、昭陽湖、獨山湖、微山湖)以西、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的廣大地區被日軍占領。一時間出現了敵、偽、頑、匪、會(會道門)“五鬼”鬧湖西的嚴竣局麵。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於是,湖西地區的共產黨人發動群眾,紛紛組織遊擊隊舉行抗日起義。同年6月,早於1935年入黨並以中學教師職業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的郭影秋,隻身離開徐州,輾轉到隴海路南皖北蕭縣的王白樓,拉起一支抗日遊擊隊,並與路北的黨組織和地方抗日遊擊武裝取得聯係。6月底,路北路南的20多支抗日遊擊隊,於徐州西北豐縣華山會師,組成了黨領導下的湖西地區統一的抗日武裝——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全隊約5000人,郭影秋擔任中共湖西特委委員和二總隊政委。

8月,在同日寇打了三個勝仗後,二總隊隊部駐華山鎮。當時年僅21歲的共產黨員張文盛,也於同年7月在徐州東南山區拉起一支抗日遊擊武裝,但缺少幹部。為此,他穿過日軍封鎖線,隻身來到華山,找他的入黨介紹人和老師郭影秋求援。師生徹夜交談了“脫下長衫,投筆從戎”的鬥爭體會。當張文盛東歸分手前,郭影秋寫下這首七律相贈。詩中的“旗傳義勇聯蘇魯,軍號人民薄死生”兩句,對湖西抗日武裝二總隊名稱的定義作出精辟的表述。詩的三、四兩句,表達了文人學士投筆從戎、誓死抗敵報國的壯誌。其中第三句係指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揭竿而起。詩中最後兩句是勉勵他的學生像微山湖漁翁那樣“勤結網”,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堅定其必勝的信心。在老師的激勵下,張文盛於1938年底率所部遊擊隊,在徐州東的邳縣與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會合,遂參加了開辟蘇皖邊邳睢銅抗日根據地的事業,並成為根據地的黨和部隊的主要領尋人之一,直到1945年2月不幸逝世。

重過王白樓

一年容易又中秋,

勒馬重過王白樓。

滿目瘡痍迷歸跡,

彌天烽火觸新愁。

揮戈誓達男兒誌,

報國猶存壯士頭。

昨夜腥風吹急雨,

僖王山下鬼語啾。

1938年12月,八路軍一一五師蘇魯豫支隊(簡稱“蘇支”)在支隊長彭明治將軍率領下,由山西臨汾挺進到湖西豐縣北,摧垮了漢奸“王歪鼻子”的反動武裝,奠定了湖西根據地的基礎。此時,郭影秋代表湖西特委和地方抗日部隊前去同蘇支首長接頭。不久,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二總隊被編入蘇支第四大隊(團),郭影秋任大隊政委。

1939年2月初,郭影秋奉中共湖西特委和蘇支首長委派,帶上兩名警衛員深入虎穴,來到微山湖南部的土匪老巢,同大土匪頭子籍興科進行了徹夜談判,在陰森恐怖的氣氛中,表現出郭影秋的大智大勇,終於把籍某說服。三天之後籍某提著日軍小隊長的人頭,帶上他的兩千多人馬,向我八路軍棄暗投明,躋身抗日行列,遂被改編為蘇支獨立大隊,籍當大隊長,郭任大隊政委,承擔起改造這支土匪部隊的艱巨任務。3月底,郭率獨立大隊隨蘇支主力挺進津浦路兩側的廣大農村,開辟湖西抗日根據地新區。五、六月間,獨立大隊配合蘇支主力部隊,在粉碎日軍的多路“合圍”後,隨主力進入蕭縣永城之間的芒碭山區(因古時劉邦在此斬蛇起義,自稱僖王,故也稱僖王山)。7月初,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來到蘇支支隊部駐地,將其整編為4個團主力後,擴為旅的建製。獨立大隊和其他部隊合編為蘇支三大隊,郭影秋擔任政委。

在這半年時間內,郭影秋用黨的人民軍隊建軍思想,對這支土匪習氣很重的獨立大隊進行了成功的改造,使之轉變成了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人民抗日武裝。因而,郭影秋在湖西享有很高的威望。1939年5月他於缺席中被選為中共湖西區黨委委員。

蘇支整編後,郭影秋率三大隊挺進豫皖邊,消滅了當地偽軍和偽組織,建立起夏邑縣抗日民主政府。中秋節前夕,他又指揮三大隊在僖王山下英勇拚殺,殲滅日軍騎兵200多人,偽軍300餘人。戰鬥結束後,時逢中秋節,他重返拉遊擊隊的舊地王白樓,目睹被日寇踐踏的土地,烽煙彌天,滿目瘡痍,更加激發了誓死殺敵報國的壯誌,便在馬背上吟出了《重過王白樓》這首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