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今日之治國學者,不可不讀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亦不可不看章太炎的《新方言》,盡管那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和境界,卻同樣讓人感歎不已、心悅誠服。(周子建)

梁啟超與南開大學

對於每一位稍知近現代史事者來說,梁啟超都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位曾活躍於中國政壇、學界30餘年的一代風雲人物,與近代中國的曆史進程息息相關,“開中國風氣之先,文化革新,論功不在孫黃後”。他晚年摒棄政務,專心向學,著作等身,建樹甚豐,被稱為“新思想界之陳涉”,而其與南開大學的一段舊日淵源,也頗值得稱道。

南開大學成立伊始的20年代,是中國學術界日漸活躍和繁榮的時期。諸說層出,觀點紛呈,被大多學者目為又一度“百家爭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西方文明暴露了危機,引發國人的懷疑和動搖,複興中國傳統文化的論調占有了一定地位,出現了國學研究的熱潮。梁啟超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在戰後遊曆歐洲,著《歐遊心影錄》,認定中國國學在將來世界上占重要的位置,並說西歐文明還需中國文化去調劑,亟力勸學者去整理國故,引起學界很大反響。他還堅持教育救國論,放棄上層的政治活動,全力從事於“培植國民實際基礎的教育事業”,因而便和同樣致力振興民族教育的南開校長張伯苓同聲共氣,相應相求。

1921年9月,成立僅三年的私立南開大學邀請梁啟超參加大學部的開學式。梁先生欣然前往,並在會上發表演說,盛讚年輕而充滿希望的南開:“……我們要希望大學能辦得歐美那樣好,能發揚中國固有的學術,不能不屬望於私立的南開大學了。南開師生有負這種責任的義務,如是南開大學不獨為中國未來私立大學之母,亦將為中國全國大學之母。”梁啟超鼓勵南開學子:“我盼望諸君不要怕難,奮興起來,一麵發揚我國祖宗傳下來的學業,一麵輸入歐西文化,這樣責任不能不望之於中國私立的南開大學了。”

其後,南開大學遂聘請梁啟超在校舉辦中國文化史講座,講演的題目為《中國曆史研究法》,每周一、三、五下午四時至六時舉行,後來每周又增加二個小時。學校對梁啟超先生的講座非常重視,規定此科為文理商三科必修科目。梁啟超本就文采飛揚,口才又極佳,每次連續講演兩小時之久,毫無倦容,誠可謂誨人不倦;他的講演受到南開師生的熱烈歡迎,聽講者達數百人之多,幾乎傾校而動,而且還有不少天津其他各校教員學生前來旁聽。梁先生授課認真,凡因事誤課必定補講;並進行正規的考試,考卷第一次便收到121份,已占全校學生半數。講座結束後,梁啟超還同曆史班全體學員合影留念,師生關係甚是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