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6月15日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崧廈鄉。上代經商,父親是秀才。祖父去世後,家導中落。兄妹六人,行三,名鑄,初字勉旃,1912年改字丏尊,筆名默之,號悶庵。
1901年15歲考中秀才後在家自修。
1902年16歲,到上海進中西書院(東吳大學前身)初等科讀書,一學期後因家貧輟學。秋,去杭州應鄉試,開始接受新思潮,讀《原富》、《天演論》、《新民叢報》等。
1903年17歲,1月14日(夏曆王寅年臘月十六)與金嘉結婚。入紹興僚學堂讀書,在“激昂慷慨,充滿著蓬勃朝氣”的環境中過了半年的中學生活。
1904年18歲,輟學回家,替父親坐館,邊教書邊自修。
1905年19歲,向親友借款去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弘文學院,後轉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
1907年21歲,因領不到官費,家境貧困,輟學回國。
1908年22歲,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通譯助教,為該校延聘的教育科日本教員作翻譯。
1909年23歲,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在兩級師範學堂任教,贈以《域外小說集》,眼界為之一廣。冬,因新任監督(相當於校長)夏震武頑固不化,遂與魯迅、許壽裳等一起罷教,搬出校舍,以示抗議,迫使監督辭職。
1911年25歲,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在杭州積極參加光複慶祝活動。
1912年26歲,李叔同來兩級師範學堂任教,兩人由此共事七年,結成深厚友誼。自告奮勇擔任舍監,深得學生擁戴,連續擔任七八年。
1913年27歲,暑後兩級師範學堂停辦高師,並改組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被選為校友會文藝部長,組織學生辦校友會誌,經常在該刊發表詩文。在第一號上發表《學齋隨想錄》。
1914年28歲,與第一師範同仁徐作賓、徐道政、酈忱、薑丹書、陳子韶等同時加入南社,入社編號為四五四號。住杭州城入彎井巷,窗前有一株梅樹,因以取屋名為“小梅花屋”。
1919年32歲,五四運動爆發。與剛從日本歸國來校任教的陳望道,以及劉大白、李次九等積極支持新文化,年底撰《1919年的回顧》,熱情讚提五四運動。
1920年34歲,3月,一師發生“倒經風潮”,夏丏尊等四大金剛與校長經亨頤均離去。秋,應聘到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同時應聘的有熊夢飛、匡互生、舒新城、孫俍工、沈仲九、餘家菊、陳啟天、張明綱等,與毛澤東共事,很受崇敬。
1921年35歲,2月,離開長沙一師。秋,加入是年初新成立之文學研究會,入會編號為五五號。冬,回家鄉上虞白馬湖,在經亨頤主持的春暉中學任教,在學校附近蓋平房定居,提名為“平屋”。後來把在這裏寫的散文隨筆等輯為平屋雜文。
1922年36歲,3月,與李維楨合譯《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日·高素之原著)一書,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列為新時代叢書第十種。介紹豐子愷來春暉中學任教。豐將自已的住宅命名為小楊柳屋。在民國日報副刊發表《生殖的節製》,認為自覺地節製生育是引人類到幸福的途徑。
1923年37歲,將日譯本,《愛的教育》(亞米契斯原作)譯為中文,在東方雜誌上連載。作一年間教育界的回顧和將來的希望,力主改革教育。作讀書與冥想。
1924年38歲,兼任寧波浙江省立四中國文教員。作學說思想與階級、無奈、徹底等。
1925年39歲,上半年,在寧波省立四中教書。3月12日,立達學會在上海成立,以“修養人格,研究學術,發展教育,改造社會”為宗旨,夏丏尊為主要發起人兼主幹。秋,到上海立達學園教國文,兼教文藝思潮。不久成立立達學會,兼編會刊一般。顏作讀書與冥想。為子愷畫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