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整風前後(2)(1 / 3)

張聞天是從“左”傾的黨中央領導集團中首先覺悟而分化出來的成員。他在遵義會議前就同“左”傾的中央領導發生了嚴重分歧;在遵義會議上為結束“左”傾統治作出了重大貢獻;遵義會議以來,又堅持了正確路線,立下了大功。盡管如此,他卻沒有居功諉過,掩蓋曆史上的錯誤。對於自己1931年初至1934年底的錯誤,他從遵義會議到瓦窯堡會議、蘇區代表會議、洛川會議直至六屆六中全會,一再進行檢討,以期記取曆史的教訓而避免重犯。隻是受環境與認識的限製,在這之前,他沒有認識到是政治路線的錯誤。經毛澤東在這次會上指明,張聞天即誠懇地承認土地革命戰爭後期黨中央領導所犯的“左”傾錯誤是路線錯誤,並從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思想上全麵地揭發錯誤,負責地承擔錯誤的責任,深刻地檢討錯誤的根源。不僅如此,張聞天還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克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毛病,解決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並且明確表示了離開中央機關,到下層去做實際工作的願望。張聞天責己如此之嚴,對黨如此之忠誠,令人敬佩。他的服從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為第三次“左”傾路線統治時期犯錯誤的同誌做出了樣子。羅邁(李維漢)在10月22日會上的發言中,談了自己對博古、洛甫兩人的“觀感”:對博是“敬而畏”,對洛是“敬而愛”。羅邁在1941年10月22日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這的確說出了張聞天在黨內同誌心目中的印象。

陝北、晉西北調查

為了用實際行動響應黨中央、毛澤東整風的號召,張聞天在參加九月政治局擴大會議後,即下決心到農村去調查研究。他的請求得到了黨中央的同意。於是從中央幾個部門抽調了九名幹部(包括張聞天夫人劉英),組成“延安農村調查團”,由張聞天擔任團長,出發調查。

1942年1月26日清晨,在晨光熹微中,張聞天率調查團從楊家嶺出發,中央辦公廳負責人李富春、楊尚昆送行至道旁。

張聞天最初選定的調查研究地區是晉西北。據《洛甫同誌在晉西北的言論》(記錄)“抄者記言”(1942年11月15日)。這份材料共收張聞天講話記錄11篇,現藏中央檔案館。晉西北區是晉綏邊區的前身。1940年2月黨中央指定組成晉西北軍政委員會;11月成立晉西北軍區。1942年9月改稱“晉綏軍區”。同時,成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張聞天離開晉西北,時在1942年9月11日,故本文均稱晉西北。這一地區位於同蒲鐵路以西,北起左雲、右玉,南至汾陽、離石,是抗日戰爭時期開辟的根據地。這裏沒有經過土地革命,實行的是減租減息、“四大動員”(又稱“四大號召”,即動員號召地主、富農和其他農民獻金、獻糧、獻鞋和擴大軍隊)等黨在抗戰時期的農村政策,因而比陝北老根據地更有普遍意義。調查團離開延安後即向山西進發,張聞天用的化名就叫“張晉西”。

調查團經延川、清澗,於2月2日到達綏德張聞天的行蹤日程據張聞天:《農村調查日記(1942年1月26日-9月25日)》。以下凡在此期間的活動不另注明者均據此。。這裏是三五九旅的駐地。旅長王震對張聞天很敬重。當時居住條件差,王震把自己住的窯洞讓出來,張聞天執意不肯住。經再三勸說,他才勉強答應,還笑著吟誦《詩經》上的兩句詩說,這才真是“唯鵲有巢,唯鳩居之”《詩經·召南·鵲巢》首句。了。張聞天一行在這裏住了三天。他同王震、袁任遠、蘇進等同誌推心置腹地交談。談及自己30年代初所犯錯誤,毫不隱諱,也沒有一點消沉之意。

(1)神府調查

1942年2月14日,正是農曆除夕,張聞天一行到達黃河岸邊的彩林村渡口。這個村子堪稱“塞上江南”,隸屬當時新設的位於神木、府穀兩縣之間的神府縣。

張聞天原打算由此東渡黃河進入晉西北地區,由於當時敵人的冬季“掃蕩”仍在繼續進行,調查團在這裏過了春節以後,隻得折回陝甘寧邊區。張聞天率領調查團來到賀家川,這個地處窟野河畔的大村莊是神府中共分委和縣政府所在地。這次調查研究工作就從這裏開始。

張聞天認為,調查研究是為了熟悉群眾,檢查黨的政策法令。要真正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深入到自然村。關於調查的對象、重心,張聞天認為應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由此而及上層建築。據張聞天:《神府調查經驗談》。《農村調查日記》1942年4月19日記有“提綱”;4月22日晨調查人員會議上講話時有詳細記錄,記錄收在《洛甫同誌在晉西北的言論》(記錄)中。

張聞天將調查團分成4組,在神府縣直屬鄉調查了8個自然村:賀家川、孟家溝、賈家溝、閻家山、尚家莊、西山上、路家南坬、崔家峁。張聞天親自調查賀家川。他搞調查很深入,統計非常具體。如關於生產力的情況,了解當地各種土地類型及其等級,各種作物在各種土地單位麵積上的播種量、施肥量和常產量,各種牲畜的使役量、產肥量、租用借用辦法、全年的經濟效益、各種草料的消耗量等,牛、驢、豬、羊、雞、兔的糞各有什麼特點,適於什麼土壤、什麼莊稼,為什麼高粱產量低農民仍然要種它,為什麼貧窮人家不能種小麥、不能種大蒜頭,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張聞天還帶調查團的同誌在賀家川趕了一次集,看到有專養公驢拉到集市上來配種的,配種一次收三鬥黑豆,而養公驢這行當則被視為“賤業”。張聞天告訴縣裏的同誌,毛驢幾乎是陝北唯一的畜力,用處很大,要打破舊觀念,鼓勵多養配種公驢,養種驢的人多了,收費自然就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