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整風前後(2)(3 / 3)

在第二次緊急疏散到神府縣的後楊家溝村之後四五天,迎來了中國共產黨21周年的生日。為紀念黨的生日,張聞天召集參加興縣調查的全體成員,連同駐在該村的晉西北後方機關的幹部,共約六七十人,於7月1日晚在打麥場上集會,由他發表講話,專門論述毛澤東在中國革命過程中無可比擬的偉大作用。那天晚上,皓月當空,涼風輕拂,高原景色,壯麗絕倫。張聞天不是鼓動家,講話不徐不急,娓娓道來,自然暢達,出自心聲。他扼要地敘述了黨成立21年來的曆史,取得的勝利和經曆的挫折,講了陳獨秀投降主義、立三路線、張國燾路線等的錯誤和危害。也講了土地革命後期在白區及蘇區工作中的嚴重錯誤和損失。他反複強調,中國革命過去的曆史證明,有了毛澤東同誌的領導,革命力量就會逐漸壯大,就會逐漸走向勝利,就可以轉危為安;如果不聽毛澤東同誌的意見,或反對毛澤東同誌的領導,革命就會遭受挫折,就會轉勝為敗,就會從順利走向困難。他反複說明,21年來中國革命的曆史證明,中國革命如果離開了毛澤東同誌的正確領導,就不可能取得勝利;反之,今後的中國革命,有了毛澤東同誌的正確領導,不管環境多麼困難,最後一定能取得勝利。他極其明確地指出:中國革命21年來的最大收獲和最大成就,就是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了久經考驗的、英明正確的黨的領袖毛澤東同誌的領導,這是中國革命必然會取得最後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紀念黨的生日時全黨值得慶幸的一件大事。張聞天1942年7月1日晚“紀念黨的二十一周年”的講話內容,有當時聽講者馬洪、尚明、段雲、曾彥修、雍文濤、薛光軍、薛一平的回憶文章,題為《回憶張聞天同誌的一次重要講話》,載《人民日報》1979年8月27日,收入《回憶張聞天》一書。

從這篇講話可以看出,張聞天對毛澤東是怎樣由衷地欽佩與深刻地了解。

張聞天到興縣調查時,全黨整風已經開始,他注意將調查研究同整風結合起來,注意從整頓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高度來觀察和分析問題。1942年5月7日,張聞天在晉西北區黨委座談整頓三風的會上發言,結合實際事例具體地分析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的種種表現。強調整風學習要“從實際工作中學習。研究22個文件,了解其精神,根據精神解決實際問題”。他還指出,晉西北同樣存在著主觀主義、黨八股,而且很嚴重。在8月31日報告中談基層領導工作時,張聞天也指出,領導方式的嚴重缺點是三風不正。據《洛甫同誌在晉西北的言論》(記錄)。

曾有人以為張聞天到農村去調查是為了“躲風”。其實,從張聞天在1941年九月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就可以判斷,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張聞天曾說,九月政治局會議後,“為了不阻礙毛主席整風方針的貫徹,同時為了使自己多多少少同實際接觸一番,所以決心出發、考察一時期”;還說,當時“以為我好好的做調查研究工作,實際接觸群眾,也就等於整風了”。張聞天:《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可見,張聞天到農村去調查,不但不是為了“躲風”,而且正是為了搞好整風。他在興縣將調查研究同整風有機結合起來,也是他擁護整風,用實際行動參加整風的很好注腳。

然而,張聞天對當地三風不正的批評卻引出了麻煩。本來,張聞天領導的興縣調查,成績顯著,當時晉西北區機關參加工作的同誌對這次調查研究都很滿意、很興奮。他們說,這次調查對他們幫助很大,他們這次真正接觸了農村,接觸了老百姓,知道他們過去的領導如何不合實際等。同上。但當時的晉西北區負責同誌從延安回來卻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調查團搞的這一套東西,完全要不得,說調查也可以是主觀主義的。張聞天後來曾說過,在晉西北工作的不足之處主要是“很老實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批評了我所看到的各種三風不正現象(這種現象在晉西北是很嚴重的),沒有很好的估計到區黨委及其領導同誌的威信”。同上。既然人家不歡迎,張聞天即決定結束在晉西北的調查。晉西北區機關參加調查的人員都要求對這次調查研究工作作一個總結,張聞天提議把他們集中起來完成此事,也遭拒絕。興縣調查就這樣不善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