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總結曆史經驗(1 / 3)

研究黨史,寫《反省筆記》

1943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張聞天出席了在此期間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批判抗戰初期王明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從10月10日起,張聞天參加黨的高級幹部對於黨的曆史和路線是非問題的重新學習和研究。中央組織的這次黨內曆史上兩條路線鬥爭的學習,是整風運動的深入與提高。出席七大的代表和高級幹部七百多人參加了學習和討論。12月初,中央政治局又開會進一步討論六大以來黨的曆史問題,特別是檢討六屆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這四年間的路線是非。張聞天同李富春、楊尚昆、聶榮臻等編在一個學習組裏。討論的地點就在楊家嶺張聞天的窯洞裏。氣氛是嚴肅的,也是平和的。毛澤東在9-10月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檢討錯誤必須采取曆史的方法、從實際出發的方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對犯錯誤的同誌,必須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這次高級幹部研究黨史,正是按照這個方針進行的。

在這次集中學習之前,已經經過了1942年開始的全黨整風,《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兩條路線》等重要文件彙集已經先後編出,所以通過這次學習、回顧、討論,對六大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是非的認識與評價,就比1941年九月政治局會議的認識與評價更加完整、深入與全麵了。在此基礎上,中央要求每個七大代表和高級幹部寫一份“自傳”。張聞天對自己進行了無情麵的解剖。經過內心的矛盾、悔恨與不平的情緒的交替這樣一個痛苦的過程,於1943年12月16日寫成一篇近四萬字的自傳,題曰“反省筆記”。這篇筆記的部分內容以《從福建事變到遵義會議》為題收入《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該書稱這篇筆記為《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原件藏中央檔案館。筆記分十個部分:一、入黨以前;二、入黨;三、莫斯科學習時期;四、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前;五、從遵義會議到十二月會議前;六、從十二月會議到六中全會;七、從六中全會到九月政治局會議;八、出發一年;九、一九四三年;十、最後的幾句話。

張聞天的《反省筆記》,後來被稱為《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在筆記中,張聞天扼要地敘述了自己的經曆和思想發展過程,幾乎絕口不談自己對革命事業的貢獻;而對於自己六屆四中全會後所犯的“左”傾路線錯誤,進行了係統、深刻的揭發、批判,毫不含糊地承擔應負的責任,表現出高度的自我批評精神。在筆記中,對曾經參與的曆史事件和與此相關的同誌,他都負責地一一說明事實的真相,客觀地評價其功過是非。這篇筆記,既是張聞天從自我批評的角度寫出的一部“自傳”,又是從一個重要領導人的側麵反映黨的曲折發展曆程的珍貴史料。

轉折關頭:張聞天在1935-1943二十總結曆史經驗張聞天寫完這篇筆記之後,便送到毛澤東那裏請他過目。毛澤東看後立即到張聞天的窯洞裏來,說: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寫得很好!訪問劉英談話(1985年10月22日)。張聞天在1969年6月28日寫的一份材料中也提到,他的“口頭和書麵檢討,在‘七大’上也作了自我批評,都得到過毛主席的鼓勵”。1943年12月28日,中央政治局發出《關於〈反對統一戰線中機會主義〉一文的指示》,明確指出,“自遵義會議以來,九年之中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中央的領導路線是完全正確的”,“現在除了王明博古以外,一切領導同誌都是團結一致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3),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頁。博古不久也有了轉變,1944年5月19日參加了“黨的曆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這些論斷,包含著對張聞天曆史功績的肯定,也包含著對張聞天的自我批評精神及整風筆記的肯定。

對於兩條路線學習中提出的許多問題,中央政治局進行了討論。張聞天參加了這些討論。1944年3月,政治局對幾個重要問題,如關於研究曆史經驗應取何種態度的問題;關於黨的六大的評價的問題;對於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時期中央的領導路線問題應作兩方麵分析;關於1931年上海臨時中央及其後由此臨時中央召開的五中全會是否合法的問題;關於黨內曆史上的宗派問題等,作了結論。毛澤東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和5月20日在中央黨校第一部就路線學習、時局和作風問題作講演(兩次講演後來整理成《學習和時局》一文),傳達了中央政治局的結論,對自1941年九月政治局會議開始的幾次關於黨的曆史的討論和1943年10月起進行的全黨高級幹部的兩條路線問題學習、討論作了一個總結。持續將近四年的黨史兩條路線問題的討論,大大地幫助了黨內思想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統一,為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作了重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