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下篇1977—1982:鄧小平推動曆史轉折打開新路(28)(2 / 3)

十九、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偉大曆史轉折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開

自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艱巨任務,在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中取得了重大勝利,實現了曆史性的偉大轉變。主要表現在:(1)在指導思想方麵,中國共產黨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恢複了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麵目,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2)在政治生活方麵,結束了長時期的社會動亂,平反了冤假錯案,落實了幹部政策,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製逐步健全,各民族的平等團結關係重新獲得加強,愛國統一戰線有了進一步的擴大。(3)在組織工作方麵,通過揭、批、查,清理“三種人”,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班子得到了調整、整頓和加強。從總體上看,黨和國家各級組織的領導權已經基本上掌握在忠於黨和人民的幹部手中。(4)在經濟建設方麵,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了經濟建設上來,堅決清除經濟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認真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新八字方針”,我國經濟逐步走上穩步發展的健康軌道。(5)在教育科學文化工作方麵,糾正知識分子工作中“左”的錯誤,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黨同知識分子的關係,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肯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科學文化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6)在軍隊建設方麵,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作了巨大的努力。人民解放軍在加強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麵,在改進軍政軍民關係方麵,在守衛邊境、保衛祖國安全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就。軍隊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都有了新的提高。(7)在黨的自身建設方麵,也做了大量工作,黨的優良傳統逐步得到恢複,黨風逐步端正,中國共產黨在鬥爭中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在此基礎上,為總結過去六年的曆史性勝利,進一步肅清十年內亂所遺留的消極後果,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確定繼續前進的正確道路、戰略步驟和方針政策,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鄧小平主持了大會開幕式,並致開幕詞。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的報告。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中國共產黨章程》。李先念致閉幕詞,號召全黨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振奮精神,埋頭苦幹,一步一步地達到我們的偉大目標。大會經過充分醞釀和民主選舉,選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員和138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同時選出了由172人組成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和132人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黨成功實現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偉大轉變。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麵而載入史冊。

2.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國慶30周年講話以後,鄧小平對“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現代化的道路”的探索一直沒有停頓,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總結、概括新經驗、新認識,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在目標、途徑以及方針、政策等方麵,不斷充實發展,逐步臻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