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網絡與網絡文化的發展(2)(2 / 3)

文化係統的複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圍繞某一社會活動或社會關係,會產生一係列相關的文化現象。而這些相關的文化現象,總是既相互依存並組合在一起,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二,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總是要和別的一些文化現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複雜的係統。例如,網絡和傳統媒體都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沒有電視、電影,甚至更早的電的發明,自然沒有網絡的存在。這種技術上的繼承性,同樣體現在文化的繼承上,網絡文化的產生本來就是基於原有文化的基礎之上。網絡文學的精髓仍是人文精神,脫離了人文精神,就隻能是灌水文章,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人文精神這一基礎。

(三)多樣性

文化的種類繁多、豐富多彩。不但科學、藝術、交際方式、體育運動、倫理道德、法律規範、宗教信仰等能代表一定的文化;而且社會的生產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及一切有意義的活動、社會關係,也都象征一定的社會文化。除此之外,文化的多樣性還體現為,不同的民族、階級、階層、社區、社會組織以及其他一切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拿網絡文化來說,它屬於新生的網絡世代所特有的文化,網絡有自己的規則、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運作方式。在網絡中,我們還會發現,各種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種族、不同年齡構成及不同性別構成的網絡群體所體現的網絡文化也不盡相同。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網站甚至可以說是“個人文化”的展示。網絡中網站的多樣性、網絡世代的多樣性、網絡個體的多樣性,是網絡文化多樣性的基礎。

(四)共事性

文化具有群體或集團性,說明文化可以為同一群體或集團的成員所共有或共享。當然,這絕不是說文化的共享性隻限於同一群體或集團內部,不同的群體或集團也能共享許多文化。“共享”是網絡世界的一大特征。成千上萬免費共享的資源成為網絡的一大奇觀,“共享”是網絡中的主旋律。網絡內部的共享就不必說了,網絡與網絡之外的聯係也非常密切。網絡雖然虛擬了一部分真實生活,但大多數的內容還是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我們賴以生存的現實社會。網絡和其他係統一起共享這個社會。網絡文化與電影文化、電視文化的密切程度也可以從其共享物之多而可見一斑。

從文化傳播方式來看,凡通過網際網絡(僅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腦網絡)傳播、產生的文化,被視為網絡文化。在網絡交往、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或約定俗成的規則、規律、習慣、標準、價值判斷等,均屬於網絡文化,而以傳統的書信、電話、電報、廣播、電影、電視等為媒介的文化為非網絡文化。然而這種分類方法是比較牽強的,因為網絡文化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與非網絡文化之間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的關係。

網絡文化是一種文化模式,它可以被理解為,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而逐步形成的—種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較複雜的文化係統。網絡文化以網絡技術為先決條件,並經過與多種文化特質長時期的接觸,最終融合成獨具鮮明特色的係統。

三、網絡文化的個性特征

鑒於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將網絡文化不同於其他文化的個性特征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寬容性

網絡正積極地納入科技觀點,朝具有更大的社會包容性的方向發展。這些虛擬社群的作為及其國際化人口特征,充分展示了他們搜尋信息、活動及溝通的全球化傾向。

絕大多數的網絡新生代對於溝通及年齡的層次都沒有預設任何立場,他們視信息的存取及意見的表達為網絡上的基本權利。即使網絡新生代認為觸角遍及全球的虛擬社群十分有趣且重要,但他們還會聲明,一點也不排斥現實生活中的社群。網絡暴露了網絡新生代更多、更廣、更多樣化的想法、見解和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