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人不用再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我是我嗎?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不能是他?我能夠用別人的眼睛去看,或者可以用別人的頭腦去想,甚至可以用別人的心去感受嗎?那我為什麼現在會在這個位置、這個曆史潮流?我可以回到過去,或前往未來,這一切是否可以重新開始?”因為這一切在網絡中都可以實現。通過網絡虛擬空間內多重人格的表現,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迫尋這種不斷擴展的、不斷更新的、能給人以新鮮感的生活與感受。
二、學生網絡平等交往心理分析
(一)學生網絡交往概述
網絡使世界成為了“地球村”,網絡使全球交往成為可能。在網絡交往發展的同時,如何促使學生精神文明的深化,是放在我們麵前的亟須解決的現實而又嚴峻的課題。
網絡以其強大的功能,引發了一場新技術革命,它那寬頻高效的信息資源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生活、學習和娛樂的心理需求,提供了他們得以施展創新才華和接受多種教育的有效空間,使他們能快捷便利地溝通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資源。網絡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是多方麵的,涉及社會結構、政治形態、思想觀念、文化傳統、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經濟體製、教育體製等諸多方麵。
在經濟領域,網絡突出了知識、信息的價值,有利於廣泛、迅速地傳遞商貿信息,溝通顧客和生產廠家,及時生產出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在行政領域,它被用來在政府與民眾之間進行信息溝通,充分發揚公民的民主權利,提高政府機構的辦公效率,提高其科學管理及決策的水平。在社會領域,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方式也出現了引人注目的改變: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麵對麵直接交往的方式,將向基於互聯網的間接交往的方式轉變,交往的迅速及時或瞬間反應,已使商品的產——供——銷之間信息反饋的時間幾乎同步。在軍事領域,它可以使軍事指揮係統全麵迅速地掌握敵情,加強全局的協調、控製和快速反應能力。在科教文衛領域,它方便人們查詢、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進行科研合作、遠程教學、醫療會診等。在生活領域,它可以實現電子購物、虛擬旅遊、交互式娛樂;它使電子廣告、電子商場、電子銀行、電子書刊、電子教室、電子圖書館、電子論壇、電子會議、電子購物、電子遊戲,以及遠程醫療和遠程點播等網絡應用皆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麵。總之,互聯網正以極快的速度,把社會各部門、各行業以及各國、各地區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了所謂的“網絡社會”或“虛擬社會”。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學生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網絡,個人生命的存在價值也將更被強調、重視,人生亦將因此而變得更加深刻、更有意義。
(二)學生網絡交往的意義
網絡交往這種通過網絡作為媒體而形成的新型關係被稱為CSR或者是CMR。由於溝通媒體的變化使網絡交往和現實交往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地位的平等性
人際交往可分為橫式交往和縱式交往。虛擬條件下網民的交往角色往往也是虛擬的,不存在上下級、長晚輩的垂直型關係,交往變得平麵化。從交往關係來看,網上交往類型主要是“網友”。在網上,交往主體的平等性得到了強化,交往行為的道德準則有所削弱。與一般意義上的朋友相比,倫理道德對“網友”的約束性較小,這既強化了“網友”交往關係的平等性,也使交往關係具有較大的易變性。由此在網絡世界裏,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等級高低貴賤之分、性別之差,每一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們完全不必拘泥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限製和約束,暢所欲言,隨心隨性。
2.空間的超越性
網絡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的空間距離。事實上,互聯網的使用者已經完全忘記了距離這回事,前所未有的時空環境和便利條件把我們獲取知識和信息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減小到最小化。小王是某大學金融係的研究生,由於通曉英、法、俄三國語言,他的網友大多是外籍人士。同遠在大洋彼岸的網友聊天對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網絡交往為他結識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朋友提供了可能,更為他畢業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