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學生上網心理分析(3)(1 / 3)

(四)空虛、孤獨心理和社交恐懼症

也有一部分學生朋友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缺乏符合自己特點的、具體的目標和計劃,對自己的未來迷茫不定,也沒有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沒有能力從事其他的文娛活動,不知該做些什麼,因此隻能去網上消磨時間。的確,網絡把世界連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整體,個體隻要進入網絡,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是長時間的人機對話也會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如若終日與電腦終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感情的、身體的聯係,就容易造成人們交往能力的下降,個人容易產生緊張、孤僻和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有些學生平時很內向,但在網上卻異常積極活躍,下網後往往又變得更加孤獨內向,與日常生活判若兩人。有些學生通過簡單的鍵盤操作就完成虛擬社會的人際交往,對現實人際交往的複雜性則產生厭惡。小東是一名外地生,家境一般,為了節省往來的路費寒暑假常常留在學校所在地,寂寞、空虛常常籠罩心頭。於是,他整天把自己鎖定在電腦前,交了一撥又一撥的網友,他認為網絡交往比現實交往更安全,不必擔心人際關係中的種種矛盾,也不必因為自己的農村身份而自卑。

(五)滿足青春期性衝動與獵奇的需求

對於青春期階段產生的性衝動和欲望,也有極少數學生無法通過合理的渠道獲得科學的性知識,缺少抵製誘惑和分辨信息的能力,因此在網絡上尋找異性朋友,更有甚者在黃色網站上尋求感官刺激,滿足性的欲望,最終不能自拔。

(第二節 )學生網絡中的人際關係

進入21世紀,國際互聯網(Internet)正以無與倫比的速度滲透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互聯網的出現不僅擴大了人們收集信息的渠道,並且以其高效迅速的特點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交往行為和人際關係。

一、網絡人際關係概述

(一)學生網絡人際關係的現狀

“鼠標手中握,天涯若比鄰。”越來越多的學生坐到了電腦麵前,憑借互聯網,運用數字化的語言及靈活多變的方式,大膽地毫無拘束地任意發揮。他們與遠方的朋友通信,和陌生人聊天,互通信息,談情說愛,建立起自己另一種虛擬的人際關係;他們在網上重塑自我,以達到自我滿足,自我實現。在眾多學生交往中,以聊天發郵件為主,他們通過網絡結交更多的朋友。武漢某學生小華就是這樣一個“文字”高手,他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郵箱,看看有多少信件,然後及時回複。每天和他“聊天”的人數不下50個,雙休日更占高峰。他對他的“新老客戶”有求必應,應接不暇,經常聊天到深夜。據他介紹,他的朋友男女老幼,無所不有,並且遍及全球。有人問他累不累,他說,精神上非常充實,他每天都能收獲很多信息、經驗等,這些都是無需出門就能獲取的。

(二)網絡交際與現實交際的差異

網絡交往與現實交往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現實的交際對象是既定的。因此,為了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塑造良好的社會自我,每個人都會有所顧忌,基本如實地反映自己的人格狀況。而網絡交往對象是模糊的,任何留下的特征都有可能是編造的,交流隻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發泄或者傾訴自己的苦悶,嚐試網絡交際的快樂以及感受未曾謀麵的想像空間。比如:生活中一個善良的女孩可以在網上做一個強悍而霸道的土匪,或者在聊天室假做男性找一個紅粉知己。這種“身份變化”是有利弊的,他可以讓壓抑的心理得到宣泄,可以讓青年人虛擬嚐試新的角色,但它又使人喪失理智,混淆虛擬世界和現實。其次,現實中的交流不太容易有時間和足夠的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掩飾,更不可能進行虛擬,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交流是有效的,而且能夠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收益,一旦出現言行不一,就會付出一定的信譽代價,失去信用,失去朋友。在網絡中,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他們會有時間和機會對自己進行加工和創造,可以美化和掩飾,即使是熟人之間,如果沒有明顯的辨析線索,也難以分辨出來,一旦加工失敗,也可以迅速退出而不留任何痕跡,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因此,大多網上戀愛者見麵後,往往會感到極度的失望,以致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