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生網絡人際關係的特征
作為引領潮流的學生,所產生的網絡人際關係是複雜的、廣泛的、寬闊的,也是最為開放的。當互聯網以其傳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將地球連接成一個小小的村落時,網際關係無論在廣度還是在深度上都在我們無法想像的空間中蔓延、伸展著,這樣的多維性使得現實“熟人社會”中的人際關係相形見絀。網際關係突破了種族、國家、地區等各種各樣的有形或無形的“疆界”,真正體現了全球範圍內的人類交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無限互聯”及“無限關涉”。上文提到的小華的網際關係即跨越了國界,體現了學生網際關係的多維性和全球性。
網際關係的虛擬性根源於網絡世界的人工構造性。交往主體隔著“麵紗”以某種虛擬的形象和身份溝通、交流著。網絡世界是一個開放多元的世界,它跨越了時空在人與人之間的網絡交易,網絡世界的人際關係也因此充滿了不確定性。網絡交往突破了人們現實社會行為所具有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互動特征。當你隨著網絡進入他人的行動空間,或進行在線交談、網絡討論,或進行超文本的創作和閱讀時,他人也同時進入了你的行動空間中。沒有了專家平民之分,沒有作者讀者之別,每一個網絡參與者都處於一個交互環境之中,而這種平等自由的主體間交往所形成的網際關係是非中心化的。
由此可見,學生網絡世界的人際關係富有與現實社會人際關係所不同的新內容、新特征,大大突破了現實生活中人的社會階層、地位、職業、性別等差異,意味著個體間的真正平等,增強了主體的道德選擇,自我評價的行為能力。使道德個體的個性化和主體性得到提升和確證,從而拓展延伸和強化人性中的品德結構和倫理氣質,促進了人的完善和發展。
二、網絡人際關係的發展階段
(一)隨心所欲,尋找“意中人”
相當部分學生選擇了通過網絡來找朋友,也就是尋找自己的“網友”,學生為何迷戀於網上聊天?“找個說心裏話的人”,一部分學生這麼說。在迅速增加的觸網族中,學生占了很大的比例。據調查,通常學生到各大BBS灌水、交朋友、然後上網聊天,而聊天占了他們上網時間的80%以上,他們認為在網上與朋友交談比現實生活中更無拘無束。但另一方麵,他們又對網友抱著很大的不信任感。因而,他們總是先在網上各大論壇上聊天,廣泛結交朋友,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刪除”自己不滿意的,選出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網友來進行進一步交往,這就是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麵比較隨心所欲,抱著“優則錄取,劣則淘汰”的態度。
(二)誌趣相投,結為知已
當有人問:“你在網絡上的朋友是否比實際生活中的要多呢?”對於這樣的問題,不論做怎樣的答複,都改變不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互聯網上人們確實形成了一種理性而持久的親密關係,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真摯的友情故事、浪漫的愛情故事。當兩人在聊天室通過QQ、網易泡泡、MSN來傳遞信息、傳達思想、交流感情後,發現彼此互相欣賞、互相吸引時,便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單獨會麵。時間一久,便互寄照片,用語音聊天等來進一步了解對方。一般來說,像這樣固定的親密網友,一般人數不多,通常為一個至兩個。這就是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進一步階段,雖被時空阻隔,但網上的朋友或情人之間具有一種互相吸引的親和力,有時會讓他們如膠似漆。
(三)揭開“麵紗”,坦誠相見
盡管早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但現在人們已經知道網上的人際關係非常活躍,朋友關係,甚至浪漫的戀愛關係每時每刻都在形成。但我們不禁要問,網上這種關係是否淺嚐輒止、短命難長?是否打動人心?是否最終成為傳統形式的接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