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學生上網心理分析(3)(3 / 3)

作為學生,當他們在網上建立一定的關係後,非常迫切地希望揭開對方“神秘的麵紗”,想了解對方的容貌、年齡、性別、性格等是否屬實。於是一個個“網友見麵會”應運而生,他們麵對麵地交流,心與心地溝通,以促成網友們更好的人際關係。其中,也有網上促成的“情侶”。盡管現在學生對網戀持理智態度,但他們還是能麵對事實,在排除種種虛擬性後作出正確的睿智的選擇。

(四)應注意的問題

據相關調查顯示:學生用在上網聊天的時間占到其上網總時間的80%以上。而同一份調查也顯示出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在各種造成學生掛科、拿不到畢業證甚至被退學的原因中,上網聊天占了50%以上。這不能不讓我們擔憂。因此,如何調配好上網與學習的時間,是所有網蟲不應回避的問題。的確,上網聊天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也容易找到知己好友。可是,未知性是一把雙刃劍,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也隱藏著未知的危險。由於未知性的存在,在網絡上被欺騙的幾率可以說是最高的;而另一方麵,學生如果過分沉迷於虛擬的空間而忽視了對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的經營,就無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甚至改變學生的人生觀。

互聯網是一個又社會化又理想化的空間,網絡交友的確帶來很多便利之處,可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它的負麵影響,努力削弱它對我們的殺傷力。

三、影響網絡人際關係發展的因素

(一)性格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學生通常是活潑而開朗的,他們充滿自信,相信網絡能給他們帶來另一種生活。他們大多還沒有交異性朋友,或者還沒有處於熱戀的階段,一般能有固定的上網時間。他們並不是一定要通過網絡得到什麼,而是希望從網友那裏學到一些他們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以達到互補效應。這一類人群無疑能做網絡的主人,進一步促進網絡人際交往。

(二)虛擬的傳播手段

網絡進入了學生的生活,它除了拓寬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以外,也影響了他們的交往的手段。網絡以它的高速度、跨地區、信息傳播麵廣的優勢,打破了以往人與人交往通過親戚、同學、同事等等,依靠地域和人際關係建立起來的傳統格局,讓學生們感到由新奇和神秘帶來的無比興奮。

然而,它的傳播手段又是不完善的,它缺乏真實交流中的全麵的接觸,包括嗅覺、觸覺、第六感覺、從第三方得到的信息等等。就聽覺、視覺來看,它也是有不全麵性的,這個缺陷並不在於速度或者硬件設備,而在於它的天然特點,對著攝像頭和話筒講話,和麵對麵的說話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這樣不全麵的接觸導致了在網絡交往中個人主觀意識起了強大的作用。就如我們前麵講到的一樣,人們會用自己的想像和估計來推斷對方,根據自己心中不知不覺的理想來形成對那個遠隔網絡的概念。這種猜測範圍隨雙方交往方式的變化而變化。通常在網絡上都可以用文字進行交流,想像的內容包括了聲音、形象等等,等看到對方的照片後,往往會有驚詫的感覺,聲音又是另外一個詫異,這都是因為自己的主觀想像導致的結果。主觀想像的形象都是在自己心裏過濾過的,適合自己口味的,因此網絡交往的雙方往往會對對方有一個偏離實際的印象,特別是與自己合得來的人,常常會覺得對方對自己是一個完美的補充,或者稱另一半。另外由於網絡交往的距離性,使得人們在網絡上比較容易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真的或者假的。因此,人們往往會覺得網絡交往比現實交往要優越許多,可以直接麵對對方的心靈而不像現實生活中那麼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