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學生上網心理分析(5)(2 / 2)

五、報複怨恨心理

有些黑客非法侵入或幹擾破壞他人的網站,原因是對被害者有怨恨。實踐中多數是對被害者不滿的雇員或用戶,為了報複而實施計算機犯罪的;也有一些黑客不是針對某個單位和個人實施,而是為其反社會的心理驅使。這種特定環境中的特定個人,往往是因為自己的非分需要超出了現行社會製度所能滿足的限度,產生對抗社會的心理從而敵視社會並報複社會。這類黑客多是對計算機信息係統進行破壞。

在散布計算機病毒的黑客群體中,很多是以發泄為目的,而且相當一部分人有心理障礙。黑客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常沉迷其中,缺乏人際溝通,加之智力突出,成為異類,容易與人產生衝突。這些苦惱和鬱悶促使他們不斷研製病毒來發泄不滿,或對他人施行報複,有些更是想通過極端手段讓世界知道他們的存在。北京某校園曾發生一次病毒事件。病毒製造者把病毒上載到校園裏學生自己開設的FTP上,並用了一個吸引人的黃色名字。因校園內的FTP是學生自己開設的,所以大家警惕性很低,又是學生感興趣的黃色內容,所以有很多人下載來運行,結果導致係統崩潰。後來大家找到了病毒製造者,發現他性格怪僻,平時獨來獨往,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敵意。當看到他人有了女友,而自己的網戀卻屢屢失敗,人際關係不良,考試又不及格時,頓覺憤憤不平。他對自己的谘詢師說:“別人那樣好,怎麼又能談戀愛又能及格,我隻是讓他們的係統癱瘓,有可能的話我真想把所有人都殺了。”新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個人在追求一定目的的努力受挫時便會產生攻擊性驅力,這種驅力又會激發一種敵意行為,指向引起挫折的人或物,以期通過發泄來降低驅力。上述同學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遭受挫折而產生報複心理和行為,而且已發展為心理障礙。

六、政治利益心理

也有一些黑客行為是出於政治上的目的而進行的。例如,為煽動反政府、破壞法律實施、從事間諜情報活動、了解軍務控製、宣揚“民主自由”等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係統。比如,有的黑客行為是出於顯示自己的國際霸權地位而肆意對他人的電子信息進行竊聽。

當然,有的黑客的攻擊行為很難區分到底屬於哪種動機,往往呈複雜化的趨向。如曾有段時間不斷有黑客攻擊深圳網站,一政府部門的網頁居然被人換成黃色畫麵。黑客對政府網頁的攻擊是不滿的報複行為、還是逞強好勝?還是為了自我實現?總之,產生黑客行為的動機是多樣的。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黑客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造成的破壞性也越來越大。據《今日美國》報道,黑客每年給全世界電腦網絡帶來的損失估計高達100億美元。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網絡黑客的行為給網絡信息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擾亂了網絡社會的基本秩序;給他人、社會造成了物質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困擾。因此,黑客作為網絡社會的重要社會群體日益受到關注。

黑客們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方麵有著突出的才能,受到許多同齡人的敬佩。據調查,我國4%的年輕人都願意成為黑客,所以黑客的心態實際上反映了網絡時代青年較普遍的心理狀態。他們對電腦全身心投入,為電腦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還開創了個人計算機的先河,打破了以往計算機技術隻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局麵。事實上,黑客中間也有了道德分化,有以發明追求最先進技術並讓大家共享為目的的“白帽子”,他們會協助人們研究如何維護網絡係統的安全;也有以破壞、入侵為目的的“黑帽子”,他們會散布病毒、潛入網站竊取資料、篡改數據、破壞網頁進行網上詐騙等;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叫“灰帽子”。由於破壞分子常以“黑客”自居和進行自我辯護,所以黑客常成為網上搗亂分子和犯罪分子的代名詞,但事實上黑客行為與網絡犯罪不能劃恒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