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敬業,最完美的工作態度(1)(2 / 3)

最後一條理由,學校裏有我喜歡做的事。因為變革不是那麼簡單的,你拿出一個方案來,這個方案中必有不同於傳統的新方法,然後去試驗,失敗了再試過,那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挑戰自我,其樂無窮;而且變革總會有冷言冷語朝你飛過來,你漠視懷疑的目光,去獨享創造的快樂,那是難得的巔峰體驗。什麼是人最大的幸福?為自己活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事。

這位校長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都不完全一致,這一點無須諱言。但是,隻要我們善於發現教師職業帶給我們的生命意義,那麼教師工作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快樂之源。

安心做個好教師吧。

教育,真的值得你做!

執著於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愚公移山,感動上天;精衛填海,百折不撓;杜鵑啼血,子規夜鳴,這些寓言在闡述什麼?

蘇武牧羊,諸葛亮鞠躬盡瘁,伽利略為科學獻身,孫中山推行共和,這些故事在詔示著什麼?

張思德、白求恩、焦裕祿、雷鋒、孔繁森,這些人又在訴說著什麼?

很顯然,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一種精神、一個信念——執著!

執著的目標有很多種,對理想的執著,對事業的執著,對國家的執著,對愛情的執著,等等。

具有強烈的執著精神的人很多,如在伊拉克戰爭中冒著生命危險跑到最前線報道戰爭實況的戰地記者,這是對真理的執著;在抗擊“非典”中不顧個人安危救治病人的醫護人員,這是對生命的執著;還有那些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們,那是對事業的執著,對工作崗位的執著……

而作為一個教師,他的執著應該在於對學生的執著、對教育的執著、對知識和真理的執著……

這些執著的表現還有另一個更恰當的名字——敬業!

有沒有執著精神,能不能敬業愛生,反映出的是一位教師的思想水平、精神狀態、胸懷誌向和人格情操。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教師缺少這種胸懷,他們有的沒有足夠的敬業心,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價值觀嚴重扭曲;

有的教師整天隻想著個人的小天地,盲目攀比,沒有從根本上把心思放在學生和教學上;有的教師這山望著那山高,嫌棄教育工作的平凡和枯燥,總是不能安分守己;有的教師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送走一批學生算一批;還有的教師好高騖遠,總想取得大成就,卻又不願意腳踏實地地幹一番事業。

這些教師,不僅讓人可歎、可氣,還讓人覺得可悲又可憐!

敬業,是一種美德、一種涵養、一種修煉、一種境界。

敬業,是社會對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們的基本要求,更是對教師的根本要求。

做教師的人如果沒有一種敬業的心態,就不可能上好課,搞好教學;更不可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出傑出的人才!

相反,如果一位教師對知識有鍥而不舍的追求,對事業有無限的忠誠,對學生有無窮的熱愛,他就一定能贏得學生永遠的愛戴,培育出優秀的、人格高尚的學生,得到豐厚的,甚至是永恒的回報!

敬業,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職業。

如果一名教師能以一種尊敬的態度,一顆虔誠的心靈對待自己的教育職業,甚至對職業有一種敬畏的心態,那麼他就會具有神聖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生命信仰與教育緊密聯係在一起……

2005年1月27日,寧陵縣二高100多名學生齊刷刷地跪在他們數學老師的遺像前痛哭:“石老師,您別走……”

石淩笑老師原來在寧陵縣喬樓鄉三中教書,由於工作認真、教學質量高,於2004年秋季調到寧陵縣二高教高一(16)班的數學。

為了在新崗位上教出優秀的學生,石老師每天晚上都備課到深夜才休息,每天早晨6時準時起床,騎自行車到5公裏外的縣城上班。不管刮風下雨,他的作息時間雷打不動。

1月23日夜晚,石老師為備課忙了將近一個通宵,直到1月24日淩晨3時,在妻子的催促下,他才休息。早晨6時,石老師準時起床,可是感到身體有些不適,妻子就勸他別再上課,可他隻說了一句“班裏還有那麼多學生在等我”,連早飯也沒吃,就匆匆走了。

1月24日上午,石老師與往常一樣在高一(16)班上課。在上第二節課時,學生們看到豆大的汗珠不斷從石老師蒼白的臉上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