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石老師握筆的手開始發抖,他再也撐不住了。在兩位同學的攙扶下,石老師終於走出了教室。
在等待急救車的時間裏,石老師呼吸越來越困難。抬上120急救車後僅幾分鍾,年僅36歲的石老師停止了呼吸。
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從臨床症狀判斷,石老師的死亡原因是心髒猝死或急性心肌梗塞導致心髒驟停,與勞累過度有關。
當班主任泣不成聲地說出這個消息時,高一(16)班90多名學生失聲痛哭。
當一名教師把教學事業視為自己的生命,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全部時,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也變得不再重要,傳播知識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培育人才就是生命最大的意義!
人總是在希望與幻滅、喜悅與痛苦、夢幻與現實中曆經搖擺動蕩,人們努力追尋著心目中幸福的青鳥,可現實也許隻是擁有幾根零落的羽毛。
但是,追求最後的擁有,不是教師的目的;追求豐厚的回報,不是教師的希冀;教師隻要執著地追求,辛勤地努力,即使看不到最後的輝煌,教育的過程也能讓他們擁有問心無愧的回憶!
敬業,會讓你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都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道德責任;敬業,會讓你憑借隱藏在內心的意識活動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和任何一個學生;敬業,會讓你遠離庸庸碌碌,而成為一名有所作為的教育家!
充滿熱情,矢誌不移
著名勵誌大師阿爾伯特說過:“一個人如果不具備熱忱的心,他就很難取得成功。任何偉大的人,不管是音樂家、教育家,還是領袖,對他的事業,對他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滿腔熱忱、興致勃勃、全力以赴地投入。這個世界為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到生命終結的時候,他們依然熱情不減。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困難,無論前途看起來多麼暗淡,他們總能夠實現自己心中的藍圖。”
當年郭沫若寫《鳳凰涅槃》時,為了獲取靈感,在大雨天躺在地上,熱烈地擁抱大地,讓大雨滋潤他的才思,讓雷電點燃他的靈感,這樣他才寫出了如江濤般澎湃激昂的詩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一舉改變舊詩一統天下的局麵,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也為自己贏得了無限的榮譽。從郭沫若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熱情是任何事業的靈魂。
熱情也是成功的基石。成功與其說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情。誠實、能幹、友善、忠於職守、淳樸……所有這些特征,對準備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更不可或缺的是熱情,應該將奮鬥、拚搏看作是人生的榮耀。如果你無法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無論你在什麼崗位上,都可能淪為平庸之輩。
熱情同樣是做教師、做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品質。
我們先來看看著名班主任周進華老師的故事。
1998年10月29日晚上7∶30,重慶市萬州雙流禮堂燈火輝煌,花團錦簇。一台名為“眾誌成城興教育”的大型文藝晚會正在上演。當《無悔的選擇》推上台時,全場觀眾深深為話劇中的主人公,舞台上的主演——萬州區雙流小學春蕾班班主任周進華那熱愛山區教育、熱愛山區學生的動人事跡所打動,許多觀眾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
1986年,中師畢業的周進華,放棄到城裏重點小學任教的機會,毅然來到位於海拔1700多米的九台山下的雙溪鄉小學。這裏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三峽庫區的特困鄉。剛來時,學校條件的艱苦遠遠超出了她的想像:三位女教師同住一間陰暗潮濕的土屋,課桌破破爛爛,三四個學生擠坐一條板凳……麵對這些,她也曾猶豫過。但每每想到求知若渴的山裏娃,每每想到那一張張充滿稚氣而天真的臉,她就又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越來越感到這裏需要她。14個冬去春來,雙溪鄉小學分來又調走60餘人,周進華卻始終堅守在這裏,撒播著文明和真善美的種子。
1989年春,她與萬州城郊小學教師姚厚均結了婚。為了結束牛郎織女的生活,組織上關心她,決心將她調到丈夫學校附近的小周初級中學。小周初中地處萬城城區繁華的郊區,交通方便,夫妻團圓,生活和工作環境都將大為改善,這是一件十分值得令人慶賀的事。
離校那天清晨,當周進華提著行李來到車站時,孩子們已排好隊站在那裏了。他們眼淚汪汪,有的幫她拿行李,有的送給她小禮物。她的喉嚨像被什麼哽住,趕緊扭頭上了車。車窗外孩子們的哭聲連成一片,她們多麼舍不得周老師走啊!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她終於作出了決定,擦幹眼淚下了車,激動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別哭了,老師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