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山裏的孩子,周進華放棄了調入城郊學校的機會,默默地留了下來。不僅如此,她還動員丈夫於1993年從城郊中學調到了雙流小學。
1994年9月,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實施“春蕾計劃”,選擇失學兒童特別集中的雙流鄉開辦“春蕾班”,幾度失學的50名女童得以重返校園。班主任和語文教學的重擔落到了周進華肩上。
“春蕾班”開學第一天,是周進華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50名失學女童站在操場上,她們穿著破舊,有的光著腳丫,披散著頭發,用陌生的眼光瞅著周進華。周進華把她們帶進教室,發現不少孩子頭上、身上長了虱子,有的還長了黃水瘡,手上、脖子上積了一層汙垢。周老師買回洗發精、香皂、發夾、發圈,借來幾個爐子、大鍋,親自燒水,安排她們洗頭洗澡,教她們怎樣刷牙,怎樣紮好頭發換上救助的新套裝。然後把長瘡的孩子帶到當醫生的父親處免費上藥。從那以後,周進華規定她們每天早晚刷牙,睡前洗臉洗腳,周末回家洗頭、洗澡。後來,這些農家女孩漸漸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
家住龍台村的李德琴同學,開學好幾天一直獨來獨往,沉默寡言,上課心不在焉,常呆呆出神。晚上放學後,周老師把她帶到寢室,親切地拍著她的肩膀詢問原因。李德琴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原來暑假中,她家房屋被山洪衝垮,父親病故,媽媽拖著她和年邁的外公、年幼的弟弟在小棚中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生活。所以她想退學幫媽媽幹活。周老師緊緊摟著她,為了安慰她,開導她,晚上,周老師打發丈夫到別人家去住,把小德琴留在自己家裏,給她講要堅強地麵對困難和挫折,學業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夜深了,看著熟睡的小德琴,周老師不禁落淚,小德琴太需要關心了!她從衣櫃裏找出自己的衣服,連夜為她改做了兩套。第二天小德琴穿著周老師為她改做的“新”衣,露出了開學以來的第一次笑容。周末,周老師還帶了些吃的穿的和錢去看望了她家裏人。
周老師就是這樣把50個春蕾女童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著。孩子們有了什麼困難,她都想辦法幫忙。
周進華埋頭深山育春蕾,為振興山區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祖國沒有忘記她,授予了她各種各樣的榮譽。麵對鮮花和榮譽,周進華謙虛地說,作為一名教師,她隻是做了自己應做的事。
是因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周進華選擇了大山;也是因為對孩子們的熱愛,她選擇了大山;熱愛教育與熱愛孩子,在她的生命中不可分割地連在一起,使她終生離不開大山。不管怎樣,周進華的選擇都是無悔的,因為她所做的是給國家帶來希望的培育春蕾的工作。周進華是平凡的,因為她與其他教師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周進華又是不平凡的,因為她比其他的教師更好地展現了一名教師應該具有的愛崗敬業的精神。
熱情,使我們的決心更堅定;熱情,使我們的意誌更堅強!熱情,是生活的源泉;熱情,是藝術的母親;熱情,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它促使我們立刻行動、排除萬難,直到成功!
不要畏懼熱情,如果有人以半憐憫半輕視的語調把你稱為狂熱分子,那麼就讓他這麼說吧。做教師、做班主任如果在你看來值得為它付出,如果它是對你的一種挑戰,那麼,就把你所能夠發揮的全部熱情都投入到其中去吧。
當你興致勃勃地工作,並努力使自己的學生、學生家長、校長乃至社會各界滿意時,你所獲得的回報就會更多。
記得有位偉人曾這樣告誡世人:“請用你的所有,換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而我要這麼說:“請用你的所有,換取你對工作的滿腔熱情。”
接受工作的全部,不隻是益處和快樂
有一位網友對教師麵臨的困境如此訴說:
師德,一頂光彩奪目的高帽;課堂,行走在愛與痛的邊緣;作業,勾叉間細數著無奈;評價,無法拒絕的教育之重;家長,期望厚重如山;職稱,疼痛的階梯;培訓,花錢買罪受;假期,讀你千遍沒味道;福利,多多益善夢難成;科研,想起來總是那麼遙遠……
的確,今天做教師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當教師真難!
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備課、批改作業、後進生轉化、課外輔導等教學工作之外,還有指導課外活動、節假日的各種補課、競賽輔導、公開課與優質課評選、科研論文撰寫,還需要學微機、評職稱,可以說任務繁重。而班主任工作更讓人難以想像:學生的健康醫生、收費會計、安全第一責任人、學生衣食住行的父母……如此超負荷工作,教師又有多少時間進行學科研究與提高教學藝術呢?
新課標的出台,初衷在於解放教師,煥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命力。而現行評價體製並未與新課改接軌,高考依舊是指揮棒,部分學校本著“一張試卷定終身”來評定老師,把教師成績捆綁在學生的分數上,給教師巨大的精神壓力。可憐的教師隻能既精心準備一盤素質大餐,又必須保證應試排名不能落後,教師的身心怎麼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