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敬業,最完美的工作態度(2)(2 / 3)

以上困境,讓教師以“蠟燭精神”要求自己,姑且承受,可讓教師難以忍受的是現在的孩子及社會的期望值。

應試教育禁錮學生的思想,侵犯學生的權利,於是,進行應試教育的教師成為千夫所指。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開始質疑、不滿、甚至謾罵,仔細一想,是教師樂於搞應試教育嗎?老師為了學生的“應試”不輸於人幾乎焦頭爛額!

現在的孩子,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已學會隨時隨地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學生不能吵,不能罵,不能打,不能罰站,不能……諸多的不能,讓教師對犯錯誤的學生無可奈何,出現了教育的尷尬!而且教師訓斥學生時臉上還要盡量帶點笑容,語氣還要盡量溫柔一些,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將成為被投訴對象,甚至成為新聞媒體焦點!

教師工作,如果家長不理解,社會不認可,更是教育的悲哀。學校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要開展許多活動,可一些家長不僅不配合,反而認為老師在“作秀”、在玩“花頭”、在浪費學生讀書時間!家長、社會怎麼不明白學校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必須有家長、社會的大力配合?

誠然,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這隻是個別,可憑什麼要讓兢兢業業沒日沒夜澆灌著祖國花朵的教師們承擔一些罵名?

……

以上這位教師的心情我理解,做教師和班主任的苦衷我也明白,但我仍然想說的是:這世上並非隻有做教師這行是如此的艱難。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辛勞乃至心酸之處。

體力勞動者,會因為工作環境不佳而感到勞累;在窗明幾淨的辦公室裏工作的普通管理者,會因為忙於協調各種矛盾而身心疲憊;居於高位的企業領導者,背負著公司內部管理和企業整體運營的壓力。你無法想像一個總經理說:“我隻想簽幾個字就領高工資,至於公司的年度利潤指標,這需要承擔太多的壓力,我受不了。”

不可否認,人都有趨利避害、拈輕怕重的本能。若接到搬鋼琴的任務,多數人會自告奮勇地去拿輕巧的琴凳。但我們是在工作,不是在玩樂!既然你選擇了這個職業,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隻享受它帶給你的益處和快樂。就算是屈辱和責罵,那也是這個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說一個清潔工不能忍受垃圾的氣味,他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清潔工嗎?如果說一個推銷員不能忍受客戶的冷言冷語和臉色,他怎能創下優秀的銷售業績呢?

受不得一點累,吃不了一些苦,忍不了一些白眼和指責,又怎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呢?

隻想享受工作的益處和快樂的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人。他們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在不情不願的應付中完成工作,必然享受不到工作的快樂,更無法得到事業的成功。

勵誌大師阿爾伯特在他的書裏寫過這樣一段話:“那些在求職時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工作中卻不能接受工作所帶來的辛勞、枯燥的人;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的人;那些不能不辭辛勞滿足顧客要求,不想盡力超出客戶預期提供服務的人;那些失去激情,任務完成得十分糟糕,總有一堆理由拋給上司的人;那些總是挑三挑四,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這不滿意那不滿意的人,都需要一聲棒喝:記住,這是你的工作!”

記住,這是你的工作!我認為,應該把這句話告訴給每一位教師和班主任。不要忘記工作賦予你的榮譽,不要忘記你的責任,更不要忘記你的使命。坦然地接受工作的一切,除了益處和快樂,還有艱辛和忍耐。

心中常懷責任心

許多人都看過這個故事:

喬治做了一輩子的木匠工作,他因敬業和勤奮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力衰,喬治對老板說,自己想退休回家與妻子兒女共享天倫之樂。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決,不為所動。老板隻好答應他的請辭,但希望他能再幫助自己蓋一座房子。喬治自然無法推辭。

但此時喬治已歸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麼嚴格,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裏,但卻什麼也沒說。等到房子蓋好後,老板將鑰匙交給了喬治。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於言表。他一生蓋了那麼多豪宅華亭,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同樣一個人,可以蓋出豪宅華亭,也可以建造出粗製濫造的房子,不是因為技藝減退,而是因為失去了責任心。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一直有傑出的表現,就必須在心中種下責任的種子,讓責任感成為鞭策、激勵、監督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中沒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