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做進取者(1)(3 / 3)

可是,一提到創新,我們很多老師往往有一種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畏懼感,認為那是朱永新、李鎮西他們幹的事。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去創新。什麼是探索創新?張群力老師如是說:“學無定法,教可擇法,亦可創法。”這裏的法沒有定論,可以是一種新穎的解題方式,可以是一節獨到的課堂設計,也可以是一次與學生別開生麵的談話。隻要你的心中有學生,有了創新的勇氣,想要鑄造教育的精彩,你便可以真正理解陶行知的創造宣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像屋簷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沿石。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

我們先來看一個普通教師的創新故事:

中國創造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科技教育協會理事、中國發明協會理事。我們很難將這些頭銜與一位普通的小學教師聯係在一起。他就是中原油田油建第一小學科技課教師楊建莊。15年來,他輔導學生完成創造發明2600餘項,其中180多項獲市地級以上發明獎,兩項獲國家發明專利。他編寫了180萬字的《創造性思維訓練課》和《創造活動課》教材,研究發明了360多件教具,50多篇論文在省部級和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並有34篇獲獎。他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創造教育實驗與研究”中,有兩項子課題分別獲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楊建莊老師還先後榮獲“河南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等稱號。這些成績和榮譽的取得凝聚了楊老師無數的汗水和心血。

楊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他的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都圍繞著這一目標展開。為了尋求提高創新素質的有效途徑,楊老師刻苦研究了國內外大量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基一強化五階段”教學模式。經有關部門論證後認為,該模式有利於學生智力激活度和創新主動性的提高。在實驗教學上,他創見性地歸納出“腦力振蕩、開放想像、形象分合、發散集中、探究研討”等教學策略和“民主和諧、成功激勵、求異求優、延遲判斷、積極評價”等教學原則,構建出了“三維同步增長創造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模式。

楊建莊每年帶新生時都要對他們進行科技“啟蒙”:蒸汽機的發明帶動了紡織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發電機、電話機、電動機帶來了工業革命的飛躍;電子計算機和生物工程的問世,標誌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楊建莊總是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當學生已完全被吸引,他忽然“峰回路轉”、“本世紀能源、交通、環保等方麵的研究項目,有的隻完成一半,有的才正式列出課題,我們應該怎麼辦?”學生們壯誌淩雲,異口同聲地回答:“靠我們這一代來完成!”楊建莊深知通過科技啟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僅僅是培養創新素質的起點,創造性思維才是創新素質的內核。楊老師總是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科技活動課堂上,楊老師拿著蝴蝶標本問學生:“用蝴蝶的形狀設計什麼物品?”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蝴蝶形發卡、蝴蝶形錢包、蝴蝶形書包、蝴蝶形扣子……”楊老師又拿著一枝鋼筆問:“鋼筆同哪些事物組合能增加新的功能?”同學們回答:“同圓珠筆組合可成為兩用筆,同握筆器組合能迅速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同電子表組合可以計時,同大字筆組合可寫大小字,同塗改筆組合寫錯字可立即改正……”楊建莊正是通過這種啟發性的提問,逐漸把學生引入發明創造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