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獨自成功
不管你是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還是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班主任,都不要忘記這樣一句話: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讓更多的人幫助你成功,這是一種高超的社會智慧。
不久前,我在報上讀到了這樣一個招聘故事:
某公司要招聘一個營銷總監,報名的人很多,經過層層考試,最後隻剩下三個人競爭這個職位。
為了測驗誰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題:請三個競爭者到果園裏摘水果。
三個競爭者一個身手敏捷,一個個子高大,還有一個個子矮小,看來,前麵兩個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後獲勝的竟然是那個矮個子。這到底是為什麼?
原來,這次考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競爭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很多都在樹梢。個子高的人,盡管可以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畢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盡管可以爬到樹上去,但是樹梢的一部分,他就夠不著了。而個子矮小的人,一看到這種情形,二話不說就往門口跑。守門的是個老頭,也是果園的維護者。這位小個子的應聘者意識到這次招聘非同尋常,也許個個是考官,也許處處是考場,所以在剛進門時,他就很熱情地和老頭打了招呼。他很謙虛地請教老頭平時是怎樣摘這些樹梢上的水果的。老頭回答說是用梯子。於是,他向老頭提出借梯子,老頭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來自然不在話下,結果,他摘得比誰都多。因此,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獲得了總監的職位。
從這個故事中,你是否看出主考官在考什麼?他考的是團隊精神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他人的關心和支持,贏得別人幫助和協作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當班主任難,是由於他隻倚重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懂得去獲取別人的幫助。有的人甚至由於過於突出自己,把本來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趕走了。
怎樣才能爭取更多人的幫助呢?我們先看下麵這個案例:
班主任小林在學校中人緣不錯,工作上踏實好學。學校上上下下部覺得小林為人隨和、工作認真。雖然小林做班主任時間不長,還談不上有多少經驗的積累。但小林辦事認真,對工作從不馬虎。這不,總務處布置的收取學生自行車停車費的工作剛兩天,小林已經收齊上交,並把名單列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班級拖拖拉拉,今天五個、明天三個;圖書館組織各班學生借閱圖書,小林認真組織,督促學生及時歸還,學生王晨不慎遺失一本,小林叮囑圖書管理員,並兩次到圖書館說明情況、請示處理辦法,讓王晨及時將賠書款交到會計室並親自將賠款收據送到圖書館;團委、少先隊大隊部組織的某些活動,如為希望工程捐款、走上街頭開展為民服務等,小林總是將這些活動看成是教育學生、搞好班集體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爭取,認真完成;平時在工作中小林能主動向有經驗的班主任虛心求教。有些工作上的難題和疑惑也經常請示學校領導,爭取領導的支持和指導。
學校領導和其他部門也十分看重小林所帶的班級,常將一些活動安排在這個班。如代表學校參加市裏組織的升國旗儀式,區裏組織的紀念“12·9”合唱比賽,對外開設的觀摩課……就連總務處安裝玻璃都比別的班級快。就這樣,小林為班級爭得了更多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從中受到了更多的鍛煉。其次小林為班級爭取到了學校各方麵盡可能多的支持,特別是得到了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使自己的工作少走了彎路。三是為班級贏得了一份特殊的自豪感,使學生為自己的班級能夠得到學校的關注和重視而增強一份集體榮譽感,增添一份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進取心,更加端正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小林老師的成功之道,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積極主動地與領導、同事的團結協作,贏得了學校方方麵麵的指導、支持與配合,獲得了學校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員工的真心誠意的幫助。
英國作家蕭伯納有一句名言:“兩個人各自拿著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人仍然隻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各自擁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每個人就擁有兩個思想。”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來完成某項事業,也不可能憑借一個人的智慧獨自成功。因為,一個人無論多麼能幹、多麼聰明、多麼努力,如果沒有團隊的協作,也難以在某項事業上獲得偉大的成功。
所以,對於班主任來說,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學會團結協作。
善於擺正自己的位置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僅自己要敬業、要奉獻,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好人際關係,其中與領導的關係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那麼,作為一個有進取心的班主任,我們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