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還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在改進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明明自己是對的,卻得不到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還受到指責與批評。這種情形最容易使一些班主任感到委屈因而垂頭喪氣。每當此時,我們應該通過理解領導來贏得領導的理解。所謂“理解領導”,就是站在領導的角度縱觀全局。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某一項符合本班實際的改革,卻不一定符合全校的實際;或者某一舉措雖然在理論上無懈可擊,可是具體實踐的條件卻還不太成熟;或者某一做法盡管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但若猝然“一刀切”地大麵積推廣,卻隻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與領導的“分歧”,未必是“改革與保守”之爭,而往往是局部和整體、設想和操作、漸進和突變等方麵的暫時錯位。這樣一想,我們便會以建設性的積極態度聽取領導的意見,進而贏得領導對我們責任心的信任和事業心的理解,並允許或者至少是默認我們在服從大局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有益探索。當我們的改革實驗確有成效的時候,領導的支持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對待領導的評價要理智,力爭做到不因領導的表揚而欣喜若狂,也不因領導的批評而氣急敗壞。古人所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確是大大有助於心理健康,也是有助於處理上下級關係的。
與科任教師結成教育的聯合體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教師與科任教師應該是一個互相補充、互相呼應、共同成長的聯合體。而這種聯合可以表現為:
(1)時空的互補。班主任與科任它表現在班主任教師、科任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時間、輔導時間、課外活動時間等經常性工作時間和地點的合理分配上。它主要是學校以行政授權,以及部分協商的方式來進行調配的。
(2)信息互補。班主任與科任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活動收集學生的各種信息,然後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幫助教師更加全麵地了解學生,了解學情,及時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策略。
(3)智慧互補。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麵臨有共通性和相關性的問題時,彼此協商、共同謀劃,以求找到最優的教育方案。這是教師間最重要、最有效的聯合形式。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班主任教師始終應該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要主動與科任教師探討班級教育,征求工作意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優勢互補的工作關係,形成一個統一的教育聯合體。
一天下課,數學老師把小曹同學帶到班主任顧老師麵前說:“顧老師,你這個學生數學作業沒做完,拿別人的作業冒充交上來,課堂上還睡覺,我管他,他頂撞,真不像話,罰他做20道題,做不完不要來上我的數學課。”看到不服氣的小曹,顧老師沒有馬上批評他。後經了解,知道小曹的數學作業之所以沒完成,是因為他前一天晚上看完電視後,才開始做作業,等完成物理和化學作業後,已到了深夜兩點半,數學作業才做兩道題,他疲倦極了,伏在桌上睡著了。第二天,他怕老師批評,就拿別人的作業來交。弄清情況後,老師一方麵指出了小曹的過錯,又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數學老師,想請他原諒小曹,不要再懲罰了。可是,數學老師生氣地說:“你不要講了,是不是怪我管嚴了?以後你們班學生交不交作業我不管了,數學成績不好,不要怪我!你也太護著班上的學生了,這個班的課我沒法上了!”顧老師見數學老師如此激動,沒說什麼。
第二天上午,他主動找數學老師作自我批評。下午,又與物理老師、化學老師就減輕學生負擔問題進行了協商。過了幾天,得知數學老師的父親生病住院,他為了看護老父親,無暇顧及家裏時,顧老師特意組織班委和幾個同學,其中也有小曹,到他家裏慰問,幫助打掃衛生。同學們通過這次“家訪”,看到數學老師雖然家中有困難,但仍堅持上課,還把學生的作業帶到醫院,邊看護父親邊批改作業,十分感動。小曹誠懇地向數學老師認了錯,請求老師原諒。顧老師抓住時機在班上召開了“我們的數學老師”主題班會。會上同學們紛紛發言,稱讚數學老師,並表示要好好學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數學老師很感動,也在會上向同學們說了自己的心裏話。主題班會上,師生感情交融,氣氛熱烈,顧老師和數學老師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班主任教師要主動成為科任教師的合作者,更要做科任教師的協助者。因為班主任教師在學生教育中,具有比較特殊的身份地位,大多數學生對班主任教師的尊重遠勝於對其他科任教師。如果我們僅僅站在班主任自己的學科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勢必會導致學生在不同教師麵前的雙麵性,甚至是多麵性。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麵發展,也不利於優良學風的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也要影響到班主任所教的學科發展。因此樹立“大學科”觀念和“大教育”觀念是班主任與其他教師合作的思想基礎。
馮同學自幼由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雖然在生活上對她百般遷就,但對她的學習要求一直很高,因為她是馮家所有人的希望。馮同學果然沒有辜負全家人的期望,不僅是班級裏出色的學生幹部,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她的英語成績尤為突出,在高二第二學期還爭取到了暑期去美國夏威夷體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兩萬元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