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為了使科任教師的德育補位工作更有成效,班主任也應主動了解各學科德育滲透的特點和擅長,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思想傾向和品德問題,向不同學科的科任教師提出側重不同的請求,使各科任老師能夠在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補位,進而使之更好地產生綜合效益。
總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善意地對待科任教師,他們對你的班級自然就格外上心。
外圓內方是處世哲學
中國人崇尚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智欲方而行欲圓”,所謂外圓內方就是指的這個道理。方即方正,光明正大行事有規則;圓即圓潤、靈活,表現形式富於變化。
要做到外圓內方,首先鋒芒要內斂。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異於人,眾必非之。”
日常生活中總會有這樣的教師,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講起問題來頭頭是道,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建議或意見,並進而發展為疏遠、排擠,最終使他成了孤家寡人。這樣的人往往鋒芒畢露,但卻是不可取的。職場中更多的應該是做到鋒芒內斂。
有這樣一個案例:
畢業於著名師範大學、能力出眾的李老師剛到單位工作時,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處處幫助同事。一開始,其他老師還很喜歡他,可後來他發現同事們個個都疏遠他,教研組組長對他也不熱情,這讓他一頭霧水。
後來聽到老師們在背後的“議論”才發現,自己在他們眼裏“鋒芒畢露,爭強好勝,看似幫助同事,實則在為自己的功勞簿上添功”。同事陳老師說:“他這個人雖然沒有害人之心,但太過於表現自己了,總把別人看成自己的競爭對手,而想方設法壓倒別人,特別是有領導在場的時候他更這樣。那次,我上公開課,放幻燈片時電腦遇到了一個小問題。我叫錢老師幫忙,當錢老師正在幫我做事的時候,李老師卻跑過來搶了錢老師手裏的工具撥弄起電腦來,還當著那麼多老師的麵說‘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會做,你真笨’。雖然電腦修好了,但我心裏一點也不舒服,人家又沒叫你來幫忙。”
李老師聽了此話,心裏一涼:我在他們眼裏怎麼就成了這種人呢。
很多老師認為,剛工作時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坐穩自己的位置,因此,工作就得處處爭強好勝,把自己的能耐表現出來。但他們沒有想到“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處處鋒芒畢露隻能引起同事的反感。而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同事要有誠心,表現能力要不溫不火。
一個人,在與同事相處和交往的時候,要多注意別人的心理感受。隻有抓住了別人的心理,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讚賞與好感。
如果你隻知道表現自己,在領導和同事麵前搶出風頭,不給別人任何的表現機會,你就會遭到同事嫉恨,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其次,要減少對人際關係的過分敏感。
一個年輕的小學班主任教師,一直為辦公室人際關係的冷漠而煩惱。同事們經常在辦公室做事,卻很少有人說話,也沒有笑聲。每當她從教室回到辦公室,本想放鬆一下,可是遇到這種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形,她就感到特別難受和壓抑。她常常忍不住猜測其他人不說話的原因,想來想去總是惟恐自己做錯了什麼,從而惹得她們對自己不滿。偶爾,辦公室裏的氣氛也會輕鬆一會兒,四五個人在一起聊天,說說笑笑。但是她總覺得自己一加入,氣氛立刻又冷了。這令她特別緊張,生怕做錯了什麼,每天小心翼翼,別人不講話,她也就悶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