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微笑會讓教育變成一件幸福的事情。每天帶著微笑走進課堂,上課的氣氛變得輕鬆愉快。微笑著提問,微笑著指出學生的缺點,微笑著表達自己的想法,微笑著對學生提出建議……一切都在微笑中進行,你再看學生們的反應,他們臉上的笑容會比你燦爛得多。因為快樂是可以複製的,有一首歌這樣唱道:“我快樂因為你快樂,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我想說:你快樂學生也快樂,學生快樂了,你就擁有更多的快樂。如此交相輝映,彌漫在教室、操場還有辦公室,乃至整個學校的角角落落就都是快樂了。這不是烏托邦,不妨就從你做起。微笑會傳染,一個傳一個,所有的人就都微笑了。
如何讓自己每天都微笑呢?有幾個小秘訣。
做每一件事情,都給它一個快樂的主題。任何事情,隻要你是樂觀的,都可以找到快樂的光芒。比如,炎炎烈日下耕種,心裏想的不是勞作的辛苦,而是不久即將到來的豐收;和心愛的人分手了,不是哀歎被他拋棄了,而是想到終於有機會可以重新尋覓真正適合自己的人;遭遇車禍傷了腿腳,不是想著自己太倒黴了,而是覺得自己很幸運,沒有一命嗚呼;學校給了自己一個很難管理的班級,不是抱怨自己接了一個爛攤子,而是想著自己又有一個鍛煉提高的好機會……快樂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禮物,要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用敏銳的心靈去感受。每一件平凡的事情中都帶著希望,每一件小事中都蘊含著快樂。
教師楷模魏書生說:“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快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快樂,於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於其他勞動倍數的幸福。”這樣一份能夠給自己帶來“多於其他勞動倍數的幸福”的工作,我們正在從事著,有什麼理由不開心?魏書生在這樣的心境下,每天高高興興地做著看起來平凡而煩瑣的事情,盡管他有著繁忙的公務,兼任多種職務,但他一直在堅持著上好每一節課,並從每一節課中感受著快樂。他把教書育人的工作當作人生最幸福、最快樂的事情。那麼你呢?每天做著和魏書生無二的工作,為什麼不像他一樣感到幸福呢?因為看待自己的職業,你看的角度和魏書生的不同,所以你看到的隻是壓力、競爭、少得可憐的薪水,卻看不到魏書生眼裏的快樂、收獲和幸福。快換一個姿勢,換一個角度吧,讓自己快樂地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相信工作內容沒有變,但因為你看它的角度變了,你的心境也就和以前不一樣了。
境由心生,做一個善於調節心態的人。著名社會學家馬寅初曾為調節心態營造快樂而撰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這是怎樣一種淡泊寧靜的心境!如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麼任何不快的事情都不能左右我們的情緒。
一位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投入大量時間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可是在一次為花澆水時,弟子不小心碰倒了蘭花架,所有的蘭花盆都被打碎了,蘭花也散了一地。弟子們為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可是禪師回來後,不但沒有責怪,反而笑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裏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
禪師之所以不生氣,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掛礙。因此,蘭花的有無,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悅。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學學這位禪師,時常對自己說,我工作不是為了生氣,我不能帶著壞心情投入工作。如此,我們就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保持一種恬淡的心境。
培養自信樂觀的性情。無論發生怎樣的不幸,都要堅信:生活在向你關閉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向你開啟另一扇窗。所以,任何時候都不絕望,都對生活充滿信心。如果能夠再豁達一點,還可以做到在感謝生活帶給我們幸福的同時,更感謝生活帶給我們的不幸。把不幸當成財富,那麼不幸降臨的時候,我們依然能夠微笑麵對。這樣,你就不僅僅是微笑示人了,而是笑對人生!
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那為什麼不天天快樂呢!
班主任們,做一個快樂的教師吧!